转变增长方式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激发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选择,更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但是,转变增长方式是经营机制的转化、信贷市场的深化、风险防控的强化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突出重点,科学统筹。
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是加快业务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必须加快机制、产品和人员的创新改革,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经营机制整合规范。农村信用社可以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条件进行自主而灵活的经营,在市场定位的选择上,采取“依托农村,拓展城市”的战略,制定适宜的市场营销和激励机制,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加快业务产品的推陈出新。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发展通存通兑、个人电子汇兑、银行卡等现代结算工具。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提高全员素质上升到重要的战略高度,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深化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人才竞争、使用机制。
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是优化信贷投向,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效益第一的思想,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在转变方式中找准定位,明确优势,科学调控,提高信贷投放整体成效。一是坚持面向三农,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纽带作用。大力推行客户经理、贷款证、联户联保、贷款上柜台等便民贷款举措,增加农村住房、消费、家电、助学等贷款品种。二是坚持面向城市社区,充分发挥零售银行的优势作用。充分依托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和各类市场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建立以“社区金融”为主要特点的服务体系。三是坚持面向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信贷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按照“满足需求、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不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在借助小额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传统信贷支持方式的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的授权授信力度,并大力挖掘、开发新的信贷产品,对信誉好、经营实力强、还款有保证的中小企业可稳步开办票据质押、提单质押、保单质押贷款以及与结算有关的各种新产品。
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注重风险防范,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转变增长方式,风险防范优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管理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规模、质量、效率协调发展。一是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管好贷款投向,处理好经济过热与信贷投入关系,优化贷款决策,对所有贷款逐户建立健全资信档案.管好贷款投量。管好贷款队伍,加强信贷人员和客户经理的素质建设,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信贷队伍,控制好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口。二是要深化信用工程建设,培植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严格评审程序,把“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工程的创建,与防范资金风险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信用单位和个人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服务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