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挎包精神”:不能丢的法宝

纪中慷

  “挎包精神”是什么,是老一代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十年如一日,手持挎包,依靠步行或骑自行车,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为农村老百姓提供上门金融服务的精神,是农村信用社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以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勤恳、朴实优良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正是依靠“挎包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才与农村的老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才奠定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基础;也正是依靠“挎包精神”,才让农村信用社经受住了与农行分门营业时的客户分流考验,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大变强,从起初的小舢板变为今天的航空母舰。

  重拾“挎包精神”,在当前无论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它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农村地区呈现出各项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和农民购买汽车、家电、改善住房条件等等,都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相比任何金融机构都具有明显的机构优势,在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应该大有作为。重拾“挎包精神”,重新走进千家万户,上门了解各方的金融需求,通过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满足需要,支持他们发展,意义重大。

  它是巩固农村阵地,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形势下,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一社独大”的局面已经打破。农业银行重返农村市场,邮储银行定位“三农”发展,以及村镇银行、民间借贷公司的涌现,都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形成了冲击,对客户形成了分流。各金融机构之间服务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重拾“挎包精神”,深入千家万户开展业务,送金融服务上门,不仅能有效地稳固自身的客户群体,避免受到冲击,而且还能增加拓展新客户的机会,在新客户争夺上抢占先机。

  它是加快业务发展,提升经营效益的需要。农村信用社要发展,就必然以业务的开展为基础。在当前各家银行纷纷进军农村市场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产品种类匮乏、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通过发扬“挎包精神”,靠优质的服务弥补产品功能上的不足,抢占市场,加快自身业务发展。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挎包精神”也不失为解决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深入农村每一户家庭,才能全面掌握各方的信息,为掌握资产信息,打赢清收“攻艰战”创造条件。

  它是建设优良行风,提升社会形象的需要。中国的农村老百姓最朴实,也最注重感情。农村信用社和农村老百姓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农村信用社离不开农村老百姓的支持,又反哺农村的发展。“挎包精神”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老一代的信贷人员在走访和业务办理中,与农村的老百姓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从这个层面上说,重拾“挎包精神”,通过主动上门服务加深与农村客户之间的合作,有助于重新树立优良的行风,重树良好的形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