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引领合作社 有为才有位
——以四川省三台县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刘兆明

  三台县是四川省19个百万人口农业大县之一,耕地面积124.5万亩,农业人口123万。是全国粮、油、生猪、水果、油橄榄等生产基地县。到2009年6月底,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3个,成员出资总额27256万元, 2009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33162万元;比同期增长63%,实现利润996万元,带动农户23851户,帮助农户实现收入5384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2%。

  途径

  1.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按照“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和“突出特色,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打造亮点”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全县七大农业产业经济布局,同镇乡党委、政府密切配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三台县社围绕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四个方面,重点发展生猪、鹅、鸭、鸡、肉兔、鱼、药材、棉花、水果、油橄榄、大蒜、经济林木、花生、蔬菜等十余类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此促进了全县种植业、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依托龙头企业,切实解决农产品的买难卖难 

  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重点解决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的问题。这样既解决农户缺资金、缺生产技术的实际困难,又解决了龙头企业建基地花费大,原料不易组织的困难,使农户和龙头企业互惠互利,达到双蠃的目的。如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一是组织国家级饲料重点龙头企业——铁骑力士集团与专业合作社对接,该集团饲料公司取消了设在三台各镇乡的经销网点,将饲料按每吨优惠200元的价格直接供应给合作社,降低了社员的养殖成本。而饲料公司既减少了雇用人员、房租等费用开支,又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二是及时组织合作社与成都、德阳、绵阳、射洪等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对接,加工企业采取优价回收合作社生猪的办法,确保合作社养殖的生猪有市场、有销路;三是组织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目前已有23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鲜猪肉成功走进德阳、绵阳、中江、成都、射洪等30余家超市,销售价格比当地高0.4元/斤左右,有效解决了生猪卖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3.示范引导,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

  针对全县部分合作社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每年重点培育5-10个规范化、示范性的专合组织,为全县专业合作社发展树立样板,使专业合作社做到“三有”,即有经营项目、经营场地、经营设施;有规章制度、服务公约;有财务管理与监督办法、利益分配办法等。此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4.搜集市场信息,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制约农产品生产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销售问题,农民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不能由产品变为商品,将会严重挫伤其生产积极性,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此,在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时,特别注重市场信息的搜集,市场有什么变化就及时反馈到专业合作社。特别在合作社产品销售遇到困难时,一是免费在网上为其发布销售信息;二是派出业务骨干协助其销售产品。

  启示

  1.供销社的根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大市场,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的弱势地位。才能恢复供销社在老百姓心中的信誉,才能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

  2.供销社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重点是抓发展,以发展来解决遗留问题和社会矛盾。

  3.供销社没有行政执法权,只有搞好为“三农”的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工作,以有为争有位,才能争取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4.供销社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培育自己的企业,供销社才有为农服务的基础,才能扎实推进供销社的发展。

  5.供销社在组织发展专业合作社时,必须与当地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才有相当好的生命力,合作社带动面与带动力就会强,也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