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路径依赖意味着任何现实的制度选择都不是任意的,而是已有历史积累的结果,是已有历史的延伸。路径依赖的存在启示我们:任何优秀制度的选择,都要立足于真正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科学把握自己的未来。由此论及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启示和借鉴问题。
一、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一)新中国建立前及建立初期的农业合作运动实践及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业互助合作可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就出现了如耕田队、犁牛合作社、劳动互助社等,到抗日战争时期又有军民变工互助组、变工合作社、变工队等。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根据农民的要求,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号召;随后,又提出了开展合作化运动的号召。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尤其值得重视:一是十分重视用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反对强迫命令和形式主义。二是十分重视合作社发展的生产力基础,反对过早地否定个体私有财产;确定了先互助组,后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三是十分重视合作社的效率和质量,以是否提高了生产力为判断合作社优劣的标准。
(二)合作运动高潮及人民公社化的教训
初级社以后,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大大地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过早地否定了互助组和初级社,亿万农民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跃进了人民公社。在这个过程中,违背了当初制订的发展方针,强迫命令,相互赶超,一平二调,搞穷过渡。从互助合作运动到合作化运动,再到公社化,农村基层经济组织越变越窄、越变越统,僵化了合作经济的发展道路,窒息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生命力。“公社化”的阴影深深地刻在农民心中。
二、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需求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及其制度绩效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营形式的广泛推广,造就了具有双层经营特点的新型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从理论上讲,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是一种科学的经营方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经济理论在新的高度上的创新和发展。在这种经营体制下,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经营和农户家庭经营两个层次的有机结合能够互补对方不足,扬二者之所长,从而产生新的、巨大的经济伸张能力。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以户为基础的、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内部深层次矛盾。主要是:(1)分散的家庭经营同千变万化的社会化大市场难以衔接。(2)小规模农户经营向商品生产转化同社会化协作机制不相适应。(3)缺乏有效组织的农户在市场交换和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农业增长需要相应的经济制度和经营机制来适应。当农村经济逐渐步入以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共存为标志的现代经济运行机制以后,家庭经营的生产组织制度框架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之间产生一定的不适应,急需进行制度创新。
(三)农民组织化的制度创新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村涌现出了大批以专业化生产经营为特征的专业户和联合体。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户经营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靠从事同类专业生产和经营的农民联合起来,才能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客观上促使农民寻求自我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拓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专业户和联合体超越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某些局限,通过自愿互利、平等合作的方式,组建起以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为核心,实行自我管理、民主决策、自我服务的专业性技术协会、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技术、经济合作组织。
三、历史对现实的启示和借鉴
基于上述情况和认识,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以下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必须组织起来。当今世界,合作社已成为各发达国家农业经济体系中农场(户)经营的支撑力量,可以肯定地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平标志着一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状况。囿于传统习惯的我国广大农民,单靠自身的经验与力量,无法走向自发的契约联合。这就必须从外部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原则导入到农村与农民中间去,以推动中国农村新的合作化进程。
第二、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应成为我国政府调控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农业宏观调控不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迟缓,政府实施调控的现有组织工具不得力。在提高农民、农业在整个社会的地位,消除农村贫困,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可成为政府的理想伙伴和得力助手。
第三、加强扶持和保护,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定的政策支持。
第四、加强指导和引导,正确处理政府有关部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处理好政府部门与农民合作组织关系的关键,是要从部门利益中跳出来,从有利于组织健康发展角度出发,搞好分工协作,加强对组织的有效服务和业务指导,协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事业。
第五、深入改造传统农耕文化,加快合作文化的传播和合作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合作文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它具有科学性,既尊重理性,也尊重实践;其次,它具有民主性,公然申明反对专制主义;第三,它具有开放性,即与外界敢交流,敢吸收,敢合作。要实现这三个文化目标,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
作为政府,应通过培养农村合作人才和在农村进行合作试点,用典型来教育农民;并通过建立推动农民合作的领导机构,把广大农民扶上合作之路,坚决让他们自己走路。
(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