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年前的新疆农业大县沙湾县委书记,被调任到每况愈下、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供销合作社主任,最初他想不通,最后他想通了:“这个职务我不去,总得有人去,正因为这项工作困难多,才让我去啃这个硬骨头……”
6年来,统一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人员和各州县政府的相关领导对供销合作社历史、职能、作用和改革的认识。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从起草州80号文件到州25号文件,不仅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地位,而且组织引领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工作走在了全国前面。
今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累累硕果,无不印证着崔积成常说的话——“有为”才“有位”。
近七年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供销合作社引领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一朵朵娇艳的红花盛开在喀纳斯湖畔、塔城平原和那拉提草原,并成为各族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伊犁州供销合作社自身的改革也结出一个个的丰硕果实。这里的供销合作事业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轨道。记者在伊犁州,随地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赞誉:供销合作社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得益于改革的领导人、州供销合作社主任崔积成。
落差与临危受命
2003年3月,在沙湾县当了6年县委书记的崔积成突然被调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供销合作社主任。崔积成说,接到通知感到突然,我非圣人,没想法是假的。从42岁到47岁他将人生最精力充沛的年华献给了沙湾县。6年时间,全县GDP翻了两番半,农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半,财政年收入由7亿增加到37亿。其间1999年8月,沙湾县发生罕见水灾,半个月中41亿立方洪水从县境穿越,受灾群众12万,16个乡镇被淹了15个,2.4万间民房被损,他率领全县人民用一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沙湾。6年中,全县从中央、自治区等上级部门捧回48项奖。前几任县委书记离开时,安排得都不错。却让自己离开一个地缘优势突显的大县,到一个每况愈下、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州供销合作社任职,崔积成起初有些想不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想通了,这个职务我不去,总得有人去,正因为这项工作困难多,才让我去啃这个硬骨头……
其实,熟悉崔积成身世的人洞悉到了他同意上任决定的内在缘由。崔积成生长于新疆塔城农村,1974年他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劳动还不到3个月就被选举为生产队长,后来担任过反修水库建设的副总指挥、青年突击队大队长、塔城县广播站记者、总编、塔城市经济部副部长、乡党委书记、塔城市乡镇局局长,一直到1991年担任塔城市委副书记。他不仅熟悉农民和农村工作和经济工作,而且与农村、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到与农村农民服务的供销合作社工作,业务并不陌生,应该是上级对其合适的人选考虑。
2003年3月31日,崔积成上任,眼前的州供销合作社办公楼破败不堪,天下雨楼里漏雨,上下水不通,木头窗户有的散了架,楼房沿街底层都已经出租,院子里也成了市场。看到这些,沙湾县来送崔积成的人竟落下泪来。上任第一天就接待了好几拨供销合作社职工上访,其中州绒毛厂上访人数竟有70多人……
当时,到2002年底全州供销合作社资产仅存1.7亿,每个县社闲人200至700名不等,全系统共有近万人工作无着落。24个县市供销合作社除州棉麻公司、盐业公司共盈利500万元,而全系统亏损5000万元,净亏损4500万元。
上任第三天,崔积成乘车赶到首府乌鲁木齐请示工作。自治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告诉他,当前任务是一抓企业改革,二抓基层社改造,三抓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工作。然后他用一个月时间进行调研,从阿勒泰草原到伊犁河谷1300公里,他跑了24个县市供销合作社的150多基层点。结果发现前几年在“一改了之”、“一卖了之”错误倾向影响下,基层社基本改光了,有一个县县政府竟无偿拆除了供销合作社库房和办公室,价值260万元,其他县也有雷同现象,全州243个县市及所属供销合作社单位,除一个县外,全都发不出工资,职工也无医疗费。
统一认识与约法三章
面对供销合作社走下坡路的现象,崔积成想到了必须统一各级领导对供销合作社的历史、职能、作用和改革的认识,要寻求各级党政领导对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于是,先后召开两次大型合作社理论研讨会,包括分管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州党委副书记、副州长、各县县委书记、副书记、县长、副县长及各县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全向研讨会递交关于供销合作社的论文并参会。不少论文在大会上进行宣读,这些论文会后集纳成册,分发州、地区和各县领导,这一作法极大地统一和提升了各级领导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视和关注度。
改革的要点是到诸多政府职能部门宣传党和国家对供销合作社的各项政策,多次向州党政领导汇报工作。在他不懈努力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府于2003年7月18日下发了使州供销合作社“起死回生”的80号文件。时隔6年后的今天,伊犁州各级供销合作社干部对这一文件的巨大意义仍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级政府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文件,认为这一文件的下发和贯彻执行,是保住供销合作社生存的决定性文件,对供销合作社起到了“固本”作用。而这一文件的起草者则是崔积成。
80号文件为伊犁州供销合作社改革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是全疆15个地州政府唯一以政府名义出台的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文件。如果说80号文件是为供销合作社打基础的法宝,那么伊犁州政府2006年出台的25号文件则是促使供销合作社另辟新径、图谋发展的法宝。
崔积成回忆说,25号文件较80号文件出台难度更大,因为涉及的政策范围更大,需打通的职能部门关节更多,可以说是在“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经过艰苦细致的大量工作而出台的。25号文件的起草者也是崔积成。
伊犁州人民政府[2006]25号文件指出:伊犁州各级供销合作社是受政府委托,承担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功能。负责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自治州、地区、县市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政策,制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规划措施,组织引领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的职能。这一文件的颁发时间是2006年10月17日,而全国人大则在2006年10月30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伊犁州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面。连同80号和25号文件,6年时间,伊犁州人民政府共出台了6个扶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文件。
正因为25号文件的颁发和实行,促使伊犁州在各级供销合作社引领指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州已发展14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4万社员,仅2009年就新增460个专业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大平台,2008年在该州人均增收380元中,合作社增收占120元。截至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成员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年收入多2768元。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民增收上的显著作用。
更令伊犁州各级供销合作社干部备感自豪的是,伊犁州及各县市政府将每年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指标数量及经济指标直接分配到各县市及各乡镇,并作为每年绩效,予以考核(也有人称政绩),执掌考核的权力则交给了州各级供销合作社,如果这一项不过关,则直接影响各县市及乡镇干部的“政绩”,这一作法在全新疆尚属首创。
壮实力 率先垂范
崔积成常对干部说,供销合作社“有为才有位”。他在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干部求真务实开展工作同时,采用“借鸡下蛋”、“攀亲结友”、“攀强联大”、“强强联合”方式,带头开创州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的壮大。
如今,伊犁州供销合作社各类经营网点已达7699多个,经过一系列改革,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攀升,全系统年销售额已由2003年的13.1亿元增加到56.86亿元,增长4倍多,年利润增长20倍,资产总额已由2003年的1.7亿元增加到25亿元。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书记李湘林曾经对州社的工作给予赞扬:“州供销合作社工作开展得非常扎实和有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对州供销合作社取得成绩是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的。”
2008年,伊犁州供销合作社获得新疆全区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特等奖荣誉称号,是全疆15个地州供销合作社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2008年8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到伊犁州供销合作社检查指导工作。他先后看了伊宁县三农信息服务中心和青年农场富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伊新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社等5个基层网点。他说:“这就是供销合作社建立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