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12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让农民“不差钱”

□ 钟红涛

  12月15日,家住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水东村的青年妇女符金想,正为扩大阉鸡、肉猪养殖规模缺少资金急得团团转时,当地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上门发放小额贷款2万元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她高兴地说:“有了信用社这2万元贷款,俺养鸡、养猪就‘不差钱’了,今年20万元收入就有保障了。”

  在海南,目前像符金想这样受到农信社小额信贷支持的农户有24.8万户,贷款总额达34亿元。

  海南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农业、农民为主的经济特区。然而,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担保难、抵押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

  针对这一难题,海南省农信社早在2007年改革伊始,就与孟加拉尤努斯创办的专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格莱珉银行合作,在琼中县开展了小额信贷试点。

  借鉴尤努斯小额信贷的做法,海南省农信社与琼中县政府大胆创新,创造了小额信贷“琼中模式”。

  首先成立了县级小额信贷部,各乡镇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站,每个村设立小额信贷服务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小额信贷服务网络。其次,组织农户成立五户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提供贷款保证。同时,县政府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与农信社联合搭建起小额贷款平台,实行“农民贷款,政府担保;农民还款,政府贴息”,提前还清贷款的,贴息100%,按时还款的,贴息80%,农民无需担保抵押就能贷到2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资金。

  这一支农新模式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有力遏制了农村资金外流,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专业户”和“专业村”,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诚信意识。  在小额贷款的支持下,湾岭镇竹朗村村民陈业开成为养蚕致富的带头人,蚕房从1间发展到5间,1年收入达4万多元。该村像陈业开这样的养蚕户还有25户,全村养蚕年产值近百万元。截至2009年11月底,该县农信社共发放小额贷款4539万元,惠及农户3763户,小额信贷到期还款率达98%以上。同时,全县农民通过小额贷款获得的收入已经占到家庭总收入的40%以上。

  为了让小额信贷惠及更多的农户,海南农信社今年在全省大力推广小额信贷“琼中模式”,并公开承诺:凡组成5人联保小组的,贷款2万元以内(贷款审批权交给农民),农信社7天内放款到位;凡是贷款2万元以上,并且有足值有效易变现抵押物的,3天内放款到位。同时进一步创新小额信贷产品,推出了农村诚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小额贷款、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农业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等小额信贷品种,贷款重点倾斜海南特色现代热带农业,促进和带动6万多户农民共同增收致富。还面向全国招聘了300名大学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分配到全省204个乡镇担任小额信贷技术员,他们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让农民贷款不出镇、还款不出村,深受农民欢迎。


  声  音

  “农民的笑脸就是政绩。”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对农信社开展小额信贷帮助农民增收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习尤努斯精神,借鉴格莱珉方法,探索海南新模式。”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对农信社提出的要求。

  “‘海南尤努斯’渐现轮廓,我们由此看到了中国‘草根金融’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高度评价海南借鉴尤努斯小额信贷的做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