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转眼走过三季度:
该降的没降?该升的没升?
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前三季度共增652亿元 农贷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
□ 本报记者 刘小萃

  2009年已经临近尾声,回顾今年各类金融机构呈现出的特点,“天量信贷”、“信贷狂欢”都成为出镜率颇高的词汇。

  农信社虽然多年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今年却并未远离信贷猛增的漩涡,随之增加的信贷风险不可回避。转眼三个季度过去了,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增长明显、农业贷款占比不升反降,当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数据放到一起时,其中蕴含的风险显而易见。

  不良贷款连续九个月增加

  截至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余额为4.7万亿元,已经超过同期农业银行的4万亿元和建设银行的4.56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例达12%,

  在贷款量猛增的同时,农信社的不良贷款也不断攀升。

  今年三季度,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二季度下降136.2亿元,继续“双降”。而农信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则连续三季度增加。

  按照贷款四级分类,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一季度较年初增加169亿元,二、三季度环比分别增加69亿元、41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共增加652亿元,余额达到3617亿元。这是央行最新公布的货币执行报告显示的数据。

  实际上,早在年初,监管机构就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并引导农信社防范风险。但农信社的贷款冲动仍然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本应有更佳表现,但实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2009年,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也呈上升趋势。一季度,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7.4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5.9亿元;二季度192.8亿元,环比微降4.6亿元;三季度为197.9亿元,环比增5.1亿元。截至9月30日,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共比去年末增加6.4亿元。

  “去年来,受经济景气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如出口型企业,信贷违约风险明显加大,贷款质量反弹压力较大。”某省银监局的工作人员认为,金融危机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例如,广西武宣县华奇林化工厂贷款150万元后,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滞销,资金周转不灵,于2009年1月15日到期未能按期还贷形成不良。今年一季度,该省农信社受金融风暴影响而导致出口类借款企业及关联借款农户不能按期还款形成新的不良贷款有2.7亿元,占新增不良贷款总额的12.59%。

  此外,由于农业贷款缺乏风险分担机制,自然灾害仍是不良贷款上升的重要因素。以广西为例,今年1-3月受自然灾害影响,该省农信社累计不良贷款19.09亿元,占累计新增不良贷款总额的89%。

  农业贷款占比不升反降

  和农信社的贷款余额、不良贷款节节高升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农业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央行透露的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2.1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为44%。而2008年年末,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7万亿元和46%。农业贷款占比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如此测算,前三季度,农信社共新增农业贷款4000亿元,新增农业贷款在其各项新增贷款中的比重却呈现下降态势。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客观来看,4000亿元的新增农业贷款数额已经不小。农业贷款占比下降并不能说明农信社支农的力度下降了,主要原因在于其非农业务的增速相对较快。

  放贷“降温”迫在眉睫

  在经历了前九个月的“放贷大战”之后,进入10月份,不少农信社在信贷市场上迅速“降温”。

  来自同业交换的数据显示,10月份,四大国有银行新增人民币信贷1360亿元,股份制银行新增人民币信贷270亿元。而城商行、农信社等其他金融机构合计新增人民币信贷仅为900亿元,这与9月份该类机构新增接近4000亿元的数据相去甚远。

  有研究人员表示,为了保持全年的利润规模、少提拨备,多数该类机构表示单月信贷增量将不再扩张,其中一些机构甚至把今年剩下的额度全部投向收益率较高的小企业贷款。这种“调结构、保利润”的做法,将使此类机构在整个四季度的信贷市场上持续低调。

  2009年激进的信贷投放,使得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捉襟见肘,农信社等小银行也不例外,其更为分散的股权结构极大地制约着资本金的后续补充。在这种困境下,农信社等小银行只能选择收缩信贷。

  在对外增资扩股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农信社只能通过提高利润的内生方式来补充资本,这是10月份此类机构信贷突然收缩的重要原因。

  根据2005年7月实施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须计提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1%的一般性拨备。亦即银行每贷出一笔款项,就须计提不低于贷款金额1%的一般性拨备。

  业内人士表示,少提拨备对利润有着直接的提升作用,而要少提拨备就要压缩贷款,10月份以来很多小银行为了提升利润而大大压缩了贷款投放。

  当然,仅仅为了保持全年的利润规模而突击性地收缩贷款,只是权宜之计,只有真正提升风险意识,科学规避风险,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农信社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规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