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供销社整合资产 打造万亿流通集团

□ 李 平

  近日记者获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在积极推进系统内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力图把全国供销社系统整合成一个 “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并通过必要的股份制改造使其能够上市融资。 

  如果这个计划顺利实现,这个新的“国字号”企业集团将成为中国商贸流通业 “巨无霸”:200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0762亿元,独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10%。而全国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认为,这个比例“还太低了”,他希望通过前述商业运作进一步提高在全国零售行业的控制力。 

  要实现这个目标,李成玉需要首先把全国供销社系统的资产整合成为一体,其次,他还需要推动供销社所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资产整合 

  一个多月前,全国供销总社控股的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农”)与湖北省农资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中农宣布控股湖北农资。 

  而这只是李成玉领导的供销总社推进资产整合战略的一部分。 

  供销社是中国目前营销网点最全面、覆盖最广的商贸零售实体。公开资料显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营网络覆盖全国三分之一行政村,终端销售网点有65余万之多,年销售额过万亿、利润过百亿。 

  不过这些资产是按照行政区划和层级互相分割的。因此,供销总社正在着力推动的一项工作即是资产整合,主要内容则是供销总社与各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由供销合作总社出资入股地方合作社资产,通过资产和产权纽带,把各级各地供销社资产整合为一体,打开市场壁垒,避免恶性竞争。 

  据悉,这项战略得到了国务院高层及多个部委的鼎力支持,因而进展神速。来自全国供销总社的人士称,已经有20多个省的供销社资产通过这种方式被纳入全国供销总社的版图,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全国供销社系统即可实现资产和经营管理一体化。 

  股份制改造 

  在推进资产整合的同时,李成玉还在尝试推动旗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进程,其结果则是摆脱供销社企业“半官半商、不官不商”的身份。 

  供销社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在公开场合,李成玉更愿意把供销社描述为一个经济主体。但同时,县级以上的供销社更多充当管理机构的职责,其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经费也由本级财政拨付,全国供销总社更是国务院直属的一个正部级单位。 

  全国供销总社发展改革部的一位官员透露,“总社的领导觉得,有必要通过‘脱胎换骨’的改造,把这个经济主体真正改造成市场主体,使它们能够参与市场竞争。”也只有在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才能“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供销总社旗下共有12家直属企业,除了中农,还有中华棉花集团公司(简称“华棉”)、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 (简称 “中再”)、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简称“新合商贸”)等。 

  2008年底,原来由供销总社100%持股的“中农”引入平安保险作为战略投资者。平安保险出资1亿多人民币,获得13%的股份,其余股份仍归全国供销总社。 

  这正是供销总社推动“股份制改造”的揭幕之举。此后,其他11家直属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据悉,供销总社全资持有的“新合商贸”正在和俄罗斯投资公司洽谈股权合作,俄罗斯投资公司很可能出资1亿元左右的人民币获得超过10%的股权; 

  另一个全资持有的大型企业“中再”也在与多家外资投资者谈判,亦有香港投资者表露投资意向。就在不久前,供销总社的主任办公会议还专门听取了“中再”《关于再生公司增资扩股相关问题的汇报》,要求“中再”慎重选择增资扩股对象,加强内部管理,不断稳健推进。

  前述全国供销总社发展改革部的官员表示,完成改造之后的供销社企业集团将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零售企业,而将会以一个覆盖收储、物流、加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的全产业链商贸流通企业集团,而其业务范围也将从农资以及农产品扩大到房地产开发、汽车销售、纺织品乃至农村金融等诸多领域。 

  这位官员透露:“为什么去年我们选平安保险作为战略投资者?一个考虑就是为将来进入金融行业做准备!” 

  据悉,供销总社正在研究和探讨,借鉴国外合作社的经验,将来建立一个服务于系统内部的银行机构,主要为农村的生产经营提供金融支持。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近年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为此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与平安保险合作,则增加了供销合作社在金融领域发展的经验和资质。 

  (本文转自11月2日《经济观察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