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11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连锁百强CEO峰会在南京召开
马嘉樑提出建设“和谐零售”新理念

□ 本报驻江苏记者 王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连锁业会议、2009中国连锁百强·零售CEO峰会于2009年11月5-8日在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今年大会以“创新积蓄力量,竞合谋求发展”为主题,展示零售行业在危机变化中求变革,谋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零售CEO峰会上,以连锁百强企业老总为参会对象,以“采购模式的变革”为主题,分享今年零售商多元化采购模式的经验,以及从资金链变化中如何把握采购模式的变革风险。

  苏果超市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嘉樑作为东道主和峰会嘉宾受邀演讲,从自谦“当年我不懂零售”到面对国内外零售巨头纵论发展之道,马嘉樑投身商海39年,仅在中国零售行业就已整整奋斗了13年。

  站在零售行业最权威的演讲台上,马嘉樑结合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苏果超市13年的发展历程,首次在行业内提出在变革时代零售业新的发展理念——“和谐零售”。

  零供之间要建立

  和谐共赢的新关系

  长期以来,在零售行业内的零供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零供之间的利益博弈,出现了一些乱收费、霸王条款、拖欠货款等现象。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普遍现象。”马嘉樑在演讲中表示,就拿苏果超市来说,店庆费、节庆费、改造费、新店开业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苏果就从未收取过。在现在通行的采购模式或为盈利模式下,苏果的运作是符合国家现行规定要求的,也是规范的。因此由上海商情开展的每年一度的供应商满意度调查中,苏果连续多年位列国内企业前列。

  马嘉樑指出,目前超市行业的净利润率仅为1%上下,已进入“超微利时代”,由于该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说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在整个产业链利益分配上,供应商的利润要高于零售商,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关行业中普遍认为“终端为王”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马嘉樑认为,零供之间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是双赢之道。零售企业必须积极突破自身局限,建立“大产业”的概念和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产业链终端的独特优势,与供应商携手共进,和谐发展,共同开拓市场,启动消费,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唇亡齿寒、高度合作的和谐关系。

  城乡市场要建立

  和谐一体的新格局

  马嘉樑曾在几年前说过:“苏果要想发展一百年,必须要走向广袤的农村。”演讲中,他再次面向众多行业精英倡导和呼吁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和谐建设。

  “注重农村市场,整合城乡商品资源,开拓城乡一体化的大市场,是中国零售企业赢取未来的必由之路。”马嘉樑认为,发展城市市场必然要注重农村市场的开拓,只有把农村市场的产业发展好,才能繁荣城乡整体市场。也只有将农村市场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促进工业品进入更广阔的销售空间,同时满足城乡双方的消费和产业需求。作为超市行业,更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用现代流通方式促进了当地农村的商业模式变革,净化了商业环境,引导农村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农超对接”,扩大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形成了良好的城乡市场互动,和谐发展的氛围。

  目前,苏果在县及县以下开发的农村直营和加盟连锁网点已达1100家,占网点总数的近60%。苏果多年来长期坚持并不断推进“双向流通”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高度肯定,先后3次对苏果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并两次亲临苏果视察。

  市场发展要建立

  和谐竞争的新秩序

  中国零售行业虽然起步较晚,近年来却取得了迅猛发展,内资外资齐头并进,遍地开花。在这个过程中,大多零售企业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保持粗犷式的规模发展,以致于在某些地方也出现了市场饱和和过度竞争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马嘉樑在演讲中指出,正因为忽视了对整体市场进行合理规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面对面、背靠背、肩并肩”的过度竞争状况,阻碍了中国零售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会给正常的市场供应和经营秩序带来一定影响。 

  在这种状况下,马嘉樑认为,市场需要充分竞争,但绝不能过分竞争。整个零售行业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注重对市场的合理规划、合理竞争,合理发展,保持健康的市场秩序,适应企业之间和谐竞争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流通政策和消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零售行业有着科学、合理的市场规划,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市场的合理竞争为标准,注重网点规划中布局的合理性、先后的有序性、距离的强制性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