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垣县农村信用联社乘着改革的东风,抓住建设现代新长垣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中小企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市场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主线,以风险防范为重点,不断强化管理,规范经营,拓展进取,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培植了“肥沃土壤”,成功走出了一条与县域经济“双翼齐飞”的发展之路。
截至2009年7月底,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31088万元,存款总量占长垣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26.97%,居全县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209310万元,市场占有份额为32.7%,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38471万元,市场占有份额在90%以上,贷款总量和农业贷款总量均居该县银行业各金融机构首位;全辖实现盈利3069万元,经营状况连年持续好转。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获 “全国金融统计诚信单位”、“中国企业改革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蓄力储粮
——为稳健经营打基础
(一)坚持不懈狠抓存款。近年来,同业竞争不断加剧,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县域经济资金缺口不断扩大,长垣联社把组织资金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三项措施来稳定存款。一是抓旺季存款。利用春节前后商贸资金回笼、大量劳务收入回流、学校收费等储源急剧增长的有利时机,走亲访友,为客户赠春联、送挂历、兑换新币,加强同外界的联系沟通,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扩充新储源。二是抓有利时机。利用开通通存通兑、金燕卡、农信银等新业务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横幅、宣传栏、宣传单、送技术、送文艺下乡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业务,提高社会对信用社的认知度,以此吸引来更多的客户。三是抓优质服务。存款工作竞争激烈,比的是业务,拼的是服务,农信社干部员工尽最大努力,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同时加强存款市场分析,制定公关方向,实行差别化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占有份额。目前,长垣县会计核算中心、国税局、农村合作医疗等多个重头客户都在农村信用社开立了存款账户,联社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
(二)灵活管理信贷资金。长垣民营企业起步阶段,全县资金缺口大,农信社借助资金雄厚、体制灵活的优势,为刚起步的民营企业发放了大量资金。为确保贷款质量,长垣联社突破性的提出了“四个推行”的管理思路,即推行台账管理,确保全面监控;推行指标管理,确保贷款质量;推行集体审核,严格贷款“三查”;推行奖罚分明,充分调动积极性,以此不断加强信贷管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贷款质量。随着贷款存量的增大,全县农信社逐渐呈现出了贷款发放过快过猛的势头。2008年联社新班子上任以来,为改变这种势头,长垣联社及时改变策略,全面规范了贷款的管理。在投放上,从严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只发放国家和县委、县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业生产贷款,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涉农企业、现代化农业的资金需求。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贷款手续,加大存量贷款的催收力度,建立完善不良贷款信息预警机制,加强新增贷款风险监测,严控新增不良贷款发生,严格落实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信贷风险得到化解,贷款质量得到提高,支持县域经济能力得到增强。
(三)积极落实县域经济规划。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国内的多个产业,长垣民营企业经营形势大受影响,企业融资难成为了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为改变这种现状,长垣联社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落实县域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多种措施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阳光信贷工程”管理,实现公开操作、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信贷业务规范化水平,真正方便企业贷款。二是针对该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较快现状,引导全辖信贷员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了信贷营销力度,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效益、附加值高的涉农项目,支持农产品深度开发、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全面落实“企业服务年”活动。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号召,联社主动走向市场,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了解项目建设信息,深入乡镇各村户及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搞好贷款营销。今年以来,全县农信社共支持河南华隆管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长垣县银河建设有限公司、河南振强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户企业金额15963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注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
输血供氧
——倾力扶持民营企业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长垣县农村信用联社果断把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了民营企业上,截至目前,共支持民营企业285家,金额56073万元。在支持民营企业过程中,长垣联社根据企业发展的规律,把支持企业的过程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在起步时给予扶持。起重产业是长垣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据着全国起重市场半壁江山,它最初的兴起与农村信用社的支持息息相关。新乡市矿山起重(集团)董事长说起“发家史”,对农村信用社充满了深情,“20年前,我从信用社贷款500元钱起家,企业发展起来后,又从信用社贷款20万元扩大再生产,目前我的产品已发展到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年产值已达6亿元。患难见真情,啥时候都不能忘记信用社给予的支持。”以防腐建筑业为主导产业的宏力集团,最初在信用社贷款120万元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集餐饮、物流、建筑、教育、高科技农业、路桥公司等十几个产业为一体的集团。长垣的防腐、建筑、起重、卫材四大支柱产业最初都是由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起步的。
在发展中及时引导。长垣民营企业的发展大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家庭作坊→前店后厂→家族式企业→现代化企业,卫材业就是这个模式的典型。卫材产业是长垣县的朝阳产业,但是由于起步晚、资金少、企业规模小、经验少,制约了卫材企业的发展。对此,长垣联社选择了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卫材企业,对其积极引导扶持,输血注资。驼人医疗器械集团的卫生材料经营得很好,在其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民营企业进行市场调查,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为驼人医疗器械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倾注了大量心血。科隆医用卫材有限公司,曾面临着科技更新的难题。长垣联社及时派出公司人员和信用社人员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并注入资金加以引导扶持,终于使企业摆脱了困境。另外像华西、好媚等90%以上卫材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得到过信用社的资金支持。
在成熟后积极探索。在对民营企业支持的过程中,农信社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还要发挥引导企业发挥辐射作用,解决“人到哪儿去”的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宏力高科技农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累计得到了长垣联社4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现在该公司在张占、城关、孟岗、满村四乡,建成了万亩美国红提葡萄种植基地。当地农民以出租的形式把土地租赁给了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反聘过来种植葡萄,这样农民除了每年每亩可以得到相当于1000斤小麦销售价格的租金外,每月还可以有800元的工资收入,在这些地区生活的农民,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红火。
新乡市长远绿色有限公司与上边的发展模式不完全相同,起步之初,公司同周边村庄农民签订农产品到期收回的合同,利用在农村信用社贷的500万元资金收回这些农产品,然后再把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绿色面条。现在,该公司逐渐发展成熟,在我国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随时都能买到长远的绿色食品。在这类新型公司+农户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企业,不但为农信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全县运输、包装、商贸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安置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因地制宜
——为县域经济强身健体
民营企业虽然发展了,但农村经济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农民富不起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是“病态”的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长垣联社最终落脚点是“以工促农”,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坚持了“农业化”的思路。截至目前,全县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138471万元,共支持农户25957户,支持新兴涉农企业17户。
长垣的农村经济是典型的块状经济,黄河滩区、革命老区属于相对贫困的地区,长垣联社就引导农民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地处“黄河豆腐弯”处的方里、赵堤二乡,用水方便,土质优良,种水稻最适合,当地信用社积极引导,深入到户为农民赠送优质大米裁培技术书籍,组织人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农民朋友的精心栽培,每到秋季,10万亩水晶无公害水稻郁郁葱葱,丰收在望。像满村的花生、恼里的小麦、凡相的高效大棚等这样的优势农业,遍布全县11个乡镇,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为支持农业产业化,长垣联社投入了大量资金,注入了大量心血。目前,全县春种夏锄、收获什么卖什么的传统农业方式,已逐渐被产业化经营的新兴农业所代替,正昊花卉公司、亿隆农林公司经营的苗圃花卉业就是长垣近年来的新兴农业。在这两个公司从起步走向规模化的发展过程中,长垣联社分别注入资金650万元和700万元,目前两个公司都已盈利。正昊公司占地5200亩,经营130多个苗木花卉品种,承揽了全县大部分企业、居住小区的绿化项目,前景看好。在亿隆公司的生态园,该公司的总经理为该公司种植的玉兰树简单地算了一个盈利账,“每亩地可种玉兰树600棵,每棵可卖80元, 除去成本,每亩可盈利约30000元。”盈利水平远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要高的多,盈利能力相当可观。
伴随着长垣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长垣联社的各项业务也取得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近几年来,长垣联社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今年4月份,长垣联社又被评为“支持长垣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新闻链接
魅力长垣
近年来,长垣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民营立县、特色兴县、文化旺县、绿色强县”战略,实现了“劳务经济”到“回归经济”,再到“特色经济”的跨越,发展壮大了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防腐建筑及防腐材料、饮食文化、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起重机械之乡”、“河南省优秀建筑之乡”、“中国创意(中小)城市50强”,被确定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国家级卫生县城”,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县、境外直接投资重点联系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国内新闻、理论界誉为“长垣现象”、“长垣经验”。2008年,河南省委把长垣确定为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和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联系点。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长垣视察时高兴地说:“长垣大有干头,长垣大有希望。”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长调研后深有感触:“长垣确实名不虚传,我在长垣找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