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0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新的打造 精彩的展现

□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 邱京田

  这一年来,只要是玩文字的,都要搭上国庆60周年的时代列车,寻找所在行业、或自己爱好的事业、或此地他乡的发展变迁足迹。忆当年、写感想,提炼精神、赞叹成果。然而,天天“大餐”也难免让人消化不良,60年、30年、10年、5年的罗列,总给人一种视觉疲劳的厌倦。就在此时,得到朋友的提示,看看《中华合作时报》的“农信社发展60年回顾”吧,你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受。于是,找报纸、上网查、集齐几篇,一口气读了下来,如醍醐灌顶。好家伙,此人(作者)何方神圣,居然将我信合历史掰扯得如此清晰明透,又梳理得如此条理分明,让我一个特别关注,又小有见解的信合改革亲历者惊叹不已、感慨颇多、刮目相看!

  一以贯通的清晰脉络。信合人都知道,写信合发展难,难的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枝杈繁多,结构架子不好搭。然而,孙思磊老师避繁就简,用了几个第一,清晰地串起一条脉络,让人拍案叫绝——第一个概念、第一倡导人、第一发起行、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信用社……,正像文章中开篇导言所载:“ 一个个第一次,一件件开创性的事件,让混沌的历史显得极为充实。”用“第一”提纲挈领,不仅符合新闻报道“新闻点”采集的章法,更符合这种特殊历史形态的表达要求,如同用一根红线串起了历史事件的个个珍珠。

  颇具权威的阶段划分。如何判断、如何定义历史,是让文人们最为苦恼的。作者大胆又科学地运用了“刀切法”,将杂乱无章的历史切割成了几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部分,排列有序,笔触尖锐犀利。就拿第三篇来说,用了“四次折腾”将1956年到1978年的发展历史概括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种大胆的肯定与否定,更是大家风范站得高、看得远的评说,达到了“‘历史’接近真实”的最高标准。

  不无遗漏的焦点聚现。系列报道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少而精、小而全,让读者通过时间隧道,找到一个个光辉夺目的里程碑。如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所社合一”、“政社合一”、“亦工亦农”、“97合作制价值回归”、省级自律体制建立、改革启动等等,作者既展现了政策、决策的起讫经过,又用详实的史料将信合洪流的拐点描述得格外清晰。读这组报道如同看一场话剧,剧情跌宕起伏,一幕有一幕的光彩亮点,也有低暗徘徊的转折,细节很细、耐人寻味;大事光鲜、引人共鸣,可以说用这么短的篇幅,便展现了中国信合50多年的风风雨雨,让历程的艰辛曲折跃然纸上。

  生动时尚的语言格调。很多人不爱读史,原因是生涩难懂。本组历史回顾性报道的语言既时尚又生动,可谓文采飞扬的佳作,让人读来无疲、读之有趣。通篇借用时尚、形象贴切、用词大胆、准确评价的文字俯拾皆是,比如“成长的烦恼”、比如“折腾”、比如“离岸起航”。作为滨海银行行报的负责人,我认为这是一篇相当好的范文,从中可学到谋篇布局、信息采集、事件记述等很多经验,但最为主要的是学习这种语言风格。在文山会海的工作中,太需要这种“轻风样”、“调侃式”、“欢娱性”的文字来滋润我们的时艰“关节”了。

  弥足珍贵的图片点缀。《中华合作时报》一直是我们行报编辑划版的榜样,这次图文并茂的编排更让人耳目一新。首先是图片珍贵,像“壹串”流通券,真不知报社从哪“淘换”来的。一组组反映历史瞬间的主题照片画龙点睛,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增添了文章的史实性和吸引力。

  肩负责任的完美空间。本组系列报道已为合作金融发展历史的撰写绘制了一个漂亮的蓝图,如果说将来有人写这段历史,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个基本提纲。如果把写史称为一项工程,这组文章就是已做好的沙盘模型。我在深深感受自惭不如的同时,又一次心升敬意。一份报纸,对信合事业有这样的责任心,花如此大气力,打造这样一支服务信合的舆论队伍和展示信合风采的平台,本身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精神也激励我更珍爱自己的事业!

  信合发展的“集结号”已吹响,我深信贵报的下一个策划更能吸引众多的信合人参与,得到更多的信合人赞赏。我相信,因为我由此已经看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