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化前进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何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之路,如何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到安全生产领域,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实践,以什么样的宗旨来指引行动。
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胜利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不仅是今后十年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展示,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实现安全发展。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生产领域事故频发,谈何以人为本,谈何科学发展呢?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党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不搞好安全生产,就没有全面履行职责。”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党的四代领导人都对安全发展、科学发展高度重视,集中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六十年来,对人民负责的本质与精神。
毛泽东: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
新中国成立之初阶段(1949~1952年),我国在胜利完成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并作出了关于“……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的著名批示。
1952年12月23日至31日,国家劳动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传达、讨论了毛泽东主席对劳动部《三年来劳动保护工作总结与今后方针任务》的批示,即:“在实行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
周恩来:保证安全第一
1956年5月25日,国务院发布经第29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著名三大安全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国务院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矽尘危害的决定》。
1957年10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民航局《关于中缅航线通航情况的报告》上作了“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重要批示。
1959年6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煤炭部及河北省、石家庄地市领导的陪同下,于当天上午十点多钟来到河北省井陉煤矿视察工作。下午,周总理来到一矿洗选厂视察,并到洗煤楼观看了生产工艺,还登上铁梯看望了在上面干活的工人。他在视察井陉煤矿时指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
邓小平:安全生产也是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判断标准。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与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富裕幸福,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而且由于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保护人的安全也是保护生产力。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就是安全生产也是生产力。正是在邓小平同志“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指引下,安全生产也是生产力的观点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江泽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集中反映在要“对人民负责”、“责任重于泰山”、“不能保一方平安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观点的阐述中。
胡锦涛:以人为本抓安全生产
2006年3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
温家宝: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2006年1月23日至24日,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扎实工作,坚决扭转煤矿等行业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标本兼治 体系保障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全民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职业危害明显减少,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形势不断朝着稳定好转的方向演进,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安全发展形势总体平稳;二是安全责任制度普遍建立;三是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四是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建立;五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都对科学发展观在安全领域的贯彻落实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多方实践,注重体系建设,确保标本兼治。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科技进步和行政措施等手段,完善安全生产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各项治本之策全面落实。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提高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级政府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根本,进一步抓好作风的转变。坚持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安全生产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进一步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生、更加符合实际。按照党中央提出“安全发展”的新理念,探索和丰富安全生产理论、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监管监察和目标指标体系。(尤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