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谈谈农产品流通的一般特征

□ 吴 震

  市场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地方,是现货场市场中物流的重要环节。我国农产品交易大多还是现货交易。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流行的拍卖交易,也不过是规模化的现货交易,商流与物流并没有充分分离。至于人们理想中的商物分离的高级形式如期货交易、远程交易等,目前还不能运用到多数农产品的交易上。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市场是商流与物流的交汇点,是商品借助商流的形式完成物流的过程。

  农产品市场的特点主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和市场的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决定的。从流通角度看,工业品流通要比农产品流通简单、容易得多,流通效益也要高得多;在农产品中,棉麻品的流通要比粮食类的流通简单、容易得多;粮食流通又要比蔬菜、水果、肉类副食品流通简单、容易得多;肉类流通要比果蔬类流通容易解决;果品流通又比蔬菜流通简单和容易;块茎类蔬菜流通要比绿叶类蔬菜流通简单容易,如此等等。所以,研究农产品市场应该从农产品低端市场的特性出发,从农产品个性寻找农产品流通的特殊规律,而不是从一般商品高端市场出发,从一般商品高端市场的一般规律去演绎农产品的特殊规律。

  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是市场的根本矛盾。那么,农产品供求有哪些特点呢?第一,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矛盾。这是就现在大多数地区的大多数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大多是动植物产品,对自然条件有极大的依赖性。第二,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全局性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产品产销的全局性突破了国家和陆海空的界限。第三,生产的脆弱性(弱质性)与消费的坚挺性(刚性)矛盾。生产的弱质性包括生产过程的弱质性和产品的弱质性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二是农副产品的易腐性。无论鱼肉还是瓜果蔬菜,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几个到几十个小时的存放期。再者,部分农产品的可替代性以及经济手段弥补自然损失(如社会救济和农业保险类等),它只能减轻天灾人祸对人类的危害,但并不能消除自然条件对于农产品市场影响。第四,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稳定化的要求与消费的小批量、多品种、快变换的矛盾。大规模、专业化、稳定化的组织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与城乡人们不断增长和提高的物质生活的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趋势的矛盾,不仅表现在农产品的消费结构上,还表现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新产品的新需求上。第五,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综合成本较高与农产品价格较低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生产的自然属性与价格形成和调节的社会属性的矛盾。这里有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下,历史沿革的价格体系不合理的因素,也有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政策改革调整需要时间的问题,还有国际价格对于国内价格影响等问题。

  以上供应与需求矛盾汇集到农批市场上,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的固有特性和运行规律,产生了建设农产品市场的特殊要求。

  例如,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生产的局部性与消费全局性的矛盾,决定了销地市场供应链需要以空间的季节性变动来满足时间上持续性的需求,决定了众多产地市场供应链之间的平行性、交叉性和竞争性的统一和共存,决定了部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相对性,即产地市场的部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与销地市场的部分农产品的供给需求;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稳定化的要求与消费的小批量、多品种、快变换的矛盾,更加模糊了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界限,出现了许多农产品双向流通的需求,导致了只有相当规模的农批市场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并成为农批市场存在的重要根据之一;生产脆弱性与消费刚性的矛盾、生产综合成本较高与消费价格较低的矛盾,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风险性,以及投入低效性的硬性约束,同时决定了市场的公益性和政府支持农批市场的可能性,同时彰显了农产品流通加工的重要意义。应当指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实质不是单个企业和环节竞争,而是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农产品市场价格不过是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和成本的综合反映。

  (作者为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高级物流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