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新农保:老有所养的新途径

□ 本报记者 蔡 靓

  9月1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新农保、《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该新农保试点与此前的旧农保有何不同?新农保在试点中可能面临何种问题?农信社能否参与其中?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采访。

  国家支付基础养老金

  与旧农保相比,新农保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但是,新农保制度并不是纯粹的福利补贴,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原则,个人缴费是享受待遇的前提条件。根据规定,除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经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居民外,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相关人士介绍,新农保制度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强调了国家对农民老有所养承担的重要责任,明确了政府资金投入的原则要求,这是与老农保仅靠农民自我储蓄积累的最大区别。目前全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超过1亿,按现在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即按每人每月55元计算,若实现全国覆盖,国家财政每年将支付近700亿的资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缩小城乡差别的决心。他还表示,新农保个人账户一开始就要做成实账,不能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初那样空账运行。  

  据了解,新农保的个人缴费标准设为5个不同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村民自愿选择、自主缴费。此外,在相关制度衔接方面,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已参加了旧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旧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旧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将旧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实施并非坦途

  其实,在《指导意见》下发前,就有一些县启动了新农保的试点。山西首批新农保试点县——灵石县八月底参保率已经达到符合参保条件农村居民的90%。该省今年符合领取条件的54万农村人口的基础养老金也已经全面组织、拨付发放。

  不过,新农保若要顺利实施也并非易事。有专家表示,从融资的角度来讲,新农保分成个人、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来融资。对一些西部财政情况不太好的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的个人缴费部分而言,都将面临融资压力。 

  对此,胡晓义表示,东、西部地区由于财力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能会形成差别,但他强调,国务院《指导意见》本身是在力图缩小这些差别。例如,在新农保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全额补助,这比对东部地区的补助高出一倍。另外,各省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的时候,也都将会考虑对相对贫困的县区给予更多的补助。

  此外,如何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西南财经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建议,应当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监管的长效机制,从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缴费记录的完善,以及对基金的有效管理和安全审计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有效监管。“尤其是在动态经济的背景之下,要想实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就必须实现有效的营运和安全的监管。” 林义说。

  农信社的新商机

  对于农民而言,新农保带来了新希望。对于“支农主力军”农信社而言,新农保或许是一个新商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省中山农信社今年推出了“鸿寿宝”养老保险贷款。虽然该业务针对的不是新农保,但对即将开展新农保贷款业务的农信社而言,中山农信社的经验却是可以借鉴的。中山农信社与中山市石岐区办事处、石岐区社保局合作,在中山市推出了期限为4年,金额19440元的“鸿寿宝”养老保险贷款业务,贷款方式是存单质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本金分期归还。贷款期间,借款人的个人账户前四年每月收到的退养金均用于支付贷款本金及利息,之后,就可每月获得超过700元的退养金。

  有专家表示,养老保险贷款风险较大,农信社在开展此项业务时,对风险的防控应放在第一位。中山农信社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中山市“鸿寿宝”业务由石岐区社保局审核后向中山农信社推荐,并由石岐区办事处下属公司提供2300万元的定期存单作质押担保。同时,石岐区社保局在中山农信社开立保证金账户,用于参保人在贷款期间身故后快速代偿参保人在农信社的贷款,每月确保保证金余额不少于100万元。这样一来,农信社发放养老保险贷款的风险就被降到了最低。

  一年几百元的保金,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而言也是个难题。农信社如果能够结合新农保的特征、与当地社保局合作推出养老保险贷款,不仅能够帮助农民老有所养,也能在实现商业利润的同时收获社会效益,可谓美事一桩。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