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9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行:创新引领回归步伐

□《农村金融研究》杂志编辑 贾宗敏

  如何在承担服务三农使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成为农行回归历程上需要最先解决的命题。在创新中回归,通过创新实现其在农村市场上的战略转型,成为一个当然的选择。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一家定位于服务“三农”领域的国字号商业银行,农行的回归无疑是促使农村金融市场突出重围的一剂强心针。新农村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在客观上宣告了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贫血”顽疾的使命,不可能由规模相对较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承担。作为农村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无论从可提供资金规模,还是从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和完善的结算渠道方面看,农行都注定是农村金融改革历程中最值得期待的中坚力量。

  然而从撤离到回归,对于农行而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作为一家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在承担服务“三农”使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成为农行回归历程上需要最先解决的命题。在创新中回归,通过创新实现其在农村市场上的战略转型,成为一个当然的选择。

  此次代表农行参会的代表,再次向我们描述了农行在“三农”领域金融创新的战略规划:构建完善的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架构,打造功能完备的支农金融产品,创新农行回归农村的渠道方式和服务,探索建立新的适合农村业务的风险防控体系。

  据农行参会代表介绍,近两年农行为完善自身机构功能、提高金融支农的效率,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方面采取了一些新举措:通过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试点,着力解决组织体系的“脱农化”问题。总行和省级分行设立专门的“三农”业务板块,单独配置资源,为“三农”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推出为农民量身定做的特色产品——金穗惠农卡,在普通银行卡的基本金融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农户小额贷款、财政直补、社保医保等新的金融功能,是一款把现代电子支付手段与农民金融需求有机结合的新型支农产品,解决了“三农”金融产品缺乏的问题;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解决资金回流渠道单一的问题。

  据介绍,三农金融事业部是以“三农”和县域业务为主体的非法人独立经营机构,采取不同于城市业务的制度安排和业务政策,实行“条线管理、单元经营、重心下沉、单独核算、正向激励、有效约束”的运作模式。三农金融事业部实行授权经营,在资金运营、利润考核、产品研发以及风险管理方面保持独立性,以保障其履行三农金融服务职责。

  2008年8月农行在湖北和内蒙古同时发起设立两家村镇银行,开创了大型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村镇银行也成为农行资金回归三农的新渠道。自创立以来,农银系村镇银行在解决农民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上,因地制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和创新,相继推出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一系列新的贷款产品,农银系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成为农行开展“三农”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银系村镇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探索,也为农行探索适合“三农”特点的风险防控新路子提供了实践经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