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去年新棉上市时期棉花市场低迷,籽棉收购价格连连下探,而棉农生产成本居高,棉农的收购价格期望最终以落空收场。
去年收购市场出现了长期的僵持格局,这主要是收购企业的预期价格和棉农的期望价格不一致造成的。由于去年棉花种植成本高,棉农对棉花的期望值自然提高;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市场低迷,用棉需求下降,导致收购企业的棉价预期大幅下降,并出现了棉农“买棉难”现象。
去年11月份,籽棉收购价格1.8—2.3元/斤,创下6年来最低。然而,棉农作为弱势群体,力量薄弱,最终其低价销售的籽棉为低迷的棉市买了单。虽然国家为了保护棉农收益,出台了收储和最低收购保护价等调控政策,但大部分棉农收益都低于上一年度。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棉花亩均产值为1112元,比2007年下降17.8%。亩均产值扣除现金成本后,亩均现金收益只有681元,同比下降28%;若将家庭用工成本计入总成本,亩均净收益为负值,-94元,也就是说2008年棉农植棉不仅不赚钱,而且还赔钱。
今年的棉花种植成本比去年出现大幅下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棉花良种补贴范围全覆盖、农机补贴范围扩大、河南和江苏两地棉花良种补贴实施直补等,都为降低棉农生产成本加了一把力。其次,棉农对新棉价格期望价格并不高,在2.8—3.5元/斤。而当前棉花现货价格328级在13000—13500元之间,倒推籽棉价格在2.7—3.2元/斤,与棉农的期望基本吻合。因此,我们期望今年棉花丰收,也有理由相信棉农将取得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