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既是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自身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信用社应围绕县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加快业务创新、服务创新。通过完善自身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完善服务品种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村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商贸(农贸)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状况,积极探索信贷支农新模式。
一是加快信贷产品创新。以农业生产周期和产业化资金需求为依据,积极改造传统信贷产品的期限、对象、额度等,满足农村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探索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深入探索与推广权益质押、保险及其他有价证券质押、农户住房抵(质)押等方式,大力开发有潜力、有吸引力的业务品种,以有效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
二是全面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针对农村经济主体对票据流通、金融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的新需求,要积极引进或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待条件成熟后,及时推出理财、票据转贴现等业务,并加强同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业务的承接能力。
三是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农村经济规律的变化,积极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对担保方式的贷款实行高利率,抵(质)押贷款实行低利率,对优质客户实行优惠利率,进一步发挥利率杠杆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丰富服务手段
一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的方式,全面推行小额信贷卡,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手续繁问题。
二是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完善信贷、资金、结算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功能,提高支农综合服务水平。同时,加快电子化建设,利用大、小额支付系统,构建多层次、低成本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实现清算业务实时化、系统化、网络化。
三是加大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力度,要及时开办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培养农民形成新的支付习惯,逐步满足农村金融结算服务现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