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气来的幸福生活
周和平是张光坤的爱人,17岁时来到马场坪供销合作社工作。刚参加工作时是综合柜的营业员,负责日化及日常用品。当时供销社女职工多,男同志的主要工作是采购,由于工作关系,大家很快就认识了。
过去那个时候,周和平压根儿没有和张光坤谈恋爱的想法。因为他们老家不是来自一个地方,周和平对张光坤的家庭成分也不太满意,所以,一开始周和平只是把张光坤当成同事来相处,但因为都是年轻人,平时来往比较多,关系不错。
不曾想一桩“冤案”使周和平和张光坤的生活轨迹交汇在一起,自此无法分离。
1975年的元月8日,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乐中时,张光坤所在的生产资料门市部被盗,几百元的货款不翼而飞。同事们认为这不是外面的人所为,而是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大家把怀疑的矛头指向了张光坤,并猜测张光坤把偷来的钱给了周和平。因为在别人看来,以张光坤的家庭出身,如果不是私下和周和平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金钱往来,周和平是不会和他关系相处得那么好的。
周和平虽然在财务部门,但对自己要求一直很严格,公家的钱,哪怕是一分钱自己也不会多占。她一再向周围的人表示自己毫不知情,但她的申辩却被大家嗤之以鼻。
为了证明自己和张光坤之前关系好不是因为有什么见不得人的金钱来往,自己也不是别人眼中那种惟利是图的女人,周和平于1976年与成分不好的张光坤走到了一起。
8年后此案破获,小偷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周和平的“冤屈”终于澄清。但是,此时这对于周和平来说,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一桩赌气来的婚姻却成全了她和张光坤一个美满的家庭。
两人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张志祥继承了父母的供销合作事业,从业至今已8年。
副市长顾茅庐
张光坤出身农民,1970年修建湘黔铁路的经历让他成为一名民工,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年后,他面临着民工转业的问题。此时正值供销合作社招聘,经铁路部门推荐,当时只有18岁的张光坤步入了供销合作事业大门,担任营业员和采购员。
1971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光坤几乎每个岗位都干过,这为日后他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93年,因为供销合作社经营比较困难。迫于生存压力,张光坤带头提出承包下属的一个门市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过好日子。门市部在张光坤的精心管理和经营之下,重新红火起来。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当时的马场坪供销合作社经营状况却不佳,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调任张光坤回供销合作社主持工作,但张光坤考虑到承包的门市刚刚有些成绩,现在放下很是舍不得,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门市部。
让张光坤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当时分管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副市长就亲自找到他,给他做思想工作,劝他回供销合作社主持工作。张光坤再不好拒绝。
1995年,张光坤开始担任马场坪供销合作社主任。由于张光坤承包时经常在外面跑业务,不仅很熟悉进货渠道,还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这样一来供销合作社的经营就可以绕开中间商,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张光坤刚开始有一百个不愿意,但主持工作后,他还是全力以赴,上任当年供销合作社的收入就翻了一番,达到1700多万元。
百万巨款订专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生产厂家并不愿将农资产品直接供给基层社,原因就是基层社的需求量小,资金也不足。
而张光坤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厂家对基层社的看法。
1997年,随着马场坪供销合作社的经营越做越大,对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当时张光坤与一家农资公司谈合作事宜时,农资公司认为他最多只能订两个车皮的货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张光坤一下订了整整一列火车40个车皮的货物。当张光坤报上这个数量时,农资公司还以为这个基层社来的人在开玩笑,但当这家公司看到账户中新增的200多万元款项后,被彻底折服。
此后,马场坪供销合作社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为农资公司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销路问题,这家农资公司的人员半开玩笑地对张光坤说:“你现在可以当我们销售科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