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9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智能安全帽普及路有多远

本报记者 张 蕾

  图为矿用智能安全帽。

  说起安全帽,大家都不陌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施工的工人在工地上都戴上一顶帽子来保护安全,除了建筑施工,矿工和地下工程人员、消防队员、警察也都会用到安全帽,安全帽俨然已经成为很多高危行业的重要防护用品。不过,大家是否听过智能安全帽呢?安全帽也有智能的,这个听起来倒挺新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技兴安口号的提出,科技已经越来越普及到安全生产方面,智能安全帽也应运而生。据专门从事智能安全帽生产和研发的北京慧立阳科技公司的职员李智辉介绍,他们经过五年多的市场调研、改进,研发出了“智能头盔”及传输系统,已经在江苏省泰州市消防支队成功应用,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他们生产的智能安全帽同时具有图像采集、携带方便、语音传输传输距离长、夜间照明、定位功能、记录功能等多项功能。如此多的功能都集中到了一顶帽子上,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展。不过这种帽子这么“智能”,价格也是不斐的,李智辉介绍说,目前他们的产品定价基本在3000元以上。

  智能安全帽功能这么完善,如果真的应用到矿山企业中,无疑会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效益提高都带来很好的促进。我给基层的矿工打了电话,咨询目前智能安全帽的普及情况。大多数矿工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产品,即使有少数人听说过也没有见过。他们说,现在企业用的还都是普通的胶壳帽,要说还有什么其它的功能,就是在里面装上了芯片,可以充当出勤卡。不过他们也对这种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都觉得这类产品如果能在矿山得到推广,对安全生产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但同时他们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认为智能安全帽的普及存在几个制约因素。

  首先是价格。上面介绍了,这样一个安全帽要3000元以上,要让每个员工都戴上这样一顶“天价”安全帽,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预算都是有限的,每个矿山企业大都有几千甚至几万个矿工,这样算下来,单此一项支出,数额就够吓人的了。另外,即使有企业愿意花大价钱把智能安全帽买回来,它的检查和维护也是需要成本的。企业必须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引进配套的设备,这也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所以,如果智能安全帽一直维持这种不亲民的价格,是很难在矿山得到普及应用的。

  其次是企业对产品功能的认同。在矿山工作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矿山特别是国有大矿,科技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他们虽然不能把功能都集中在一顶安全帽上,但基本上都有其它的设备来完成这些功能。比如矿工下井会随身携带GPS定位系统、矿井下几十米就会有电话直通调度室等。这样看来,智能安全帽必须要证明它能更好、更精确地完成这些任务,不会因为体积等限制因素让自身的功能打折扣,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考虑使用。如果不能让企业打消对新产品的怀疑,谈普及就是缘木求鱼,是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就是职工的素质。虽然现在矿工的素质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智能安全帽这种高科技产品,很多职工都没有听说过。虽然对很多矿工来说,只需要像以往安全帽那样戴在头上就可以了,可是还是需要科技人员的配合,比如调度室人员就必须经过专业训练,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产品的维护,也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智能安全帽由于加了更多的功能,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更加仔细,不能像对以往的胶壳帽那样随意地扔摔。

  总之,智能安全帽要得到推广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克服各种制约因素,智能安全帽才有可能在矿山得到普及,服务企业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