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和一些基层农信社的员工在谈到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时,常常听到这样感慨:“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县(市)农信社不缺人手,但缺人才。”言外之意,缺乏人才是农信社创新发展的重要阻碍。
毋庸置疑,人才对农信社的建设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将之法,在于得人”。农信社在业务发展中,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无疑是上策,也是事业心与责任心的体现。但如果一味强调缺人才,也会束缚手脚,难求发展。
人才不是坐等就能得来的,农信社要推动业务发展,寻求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要真正转变人才观念,积极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建立健全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要让普通的“人手”在工作实践的熔炉里锤炼成材。
在农信社,大多数员工都是平凡的信合人,他们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无“创造发明”的绝技,在人们眼里,可能算不上人才,只能划归“人手”行列。但他们熟悉农信社各项业务情况,了解当地“三农”问题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当地客户存、贷业务所需,而且从不缺乏进取精神和时代意识,是做好农信社工作的主力军。
当前,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应该着眼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农信社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精心规划人才培养战略,主动引导鼓励全体员工加强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下大力气解决好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知识储备与知识运用、理论传授与实践创新等问题,以多种形式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同时,也要对“人手”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呵护,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业务、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爱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能营造出最好的发展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改变人手多,人才少的局面,而且推动员工全心全意钻业务,多出成绩,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