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托克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认真按照银监局和自治区联社案件防控治理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案件防控治理措施,着力完善“一份担保合同,两个教育基地,三项管理措施,四种教育形式”的案件防控治理形式,基本上构建了立体化、交错式、长效的案件防控治理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一份担保合同
牵着两股监督力量
在案件防控治理过程中,该联社一直研究如何建立一种立体的监督体系,将职工工作时的监督和工作之余的监督结合起来,更多地关注员工8小时以外的生活。经过总结多年的经验,托县联社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附带签订了一份《员工经济担保协议书》,员工经济担保协议要求有两个人进行担保,一个人是本联社的正式员工,另一个是职工家属。担保人对被担保人违规违纪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的责任。
经济担保合同签订以来,引出了两股监督力量,这两股力量在员工8小时以外的监督作用更加明显。首先是担保的员工,他们会关注被担保员工生活、工作,一旦发现被担保员工在生活中有异常的行迹,就会及时地向联社汇报,达到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家属的监督作用。俗话说“家有贤妻,丈夫不做横事”,这就说明了家属的监督作用至关重要。家属作为担保人,一个人的过失,将成为一家人的负担。因此,家属不仅会对员工进行监督,而且会对员工行为进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经济担保合同,也激发了员工的自我责任感,一个人的过失,会连累到周围的员工和家庭,自身将无立足之地。
两个教育基地
记述艰辛发展历程
为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该联社着手建设了两个教育基地。一个是社史展览室,另一个是正在编撰的社志。社史展览室收集了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的各种实物、资料、图片500多件,加以整理、编排、陈列。社志从农村信用社最初的成立一直写到统一法人社的改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新员工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珍惜今天的发展成果,增强热爱信合事业的热情。
三项管理措施
搭建案防总体框架
该联社首先完善了各规章制度,目前为止,共有12类135项,基本上涵盖了业务操作、员工管理、安全保卫、稽核检查、信贷管理。在信贷管理制度中,该联社增加了抵押贷款额度、不断压缩信用贷款的投放比例。
他们还规范操作流程,加大员工合规文化教育,形成按制度办事的工作习惯。
此外,还加大问责力度,对各种违规行为,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管理责任人、连带责任人的责任。对屡查屡犯的违规人员,实行阶梯式处罚办法,不断提高处罚力度。
四种教育形式
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在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中,托县联社更加注重员工的教育,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首先是知识教育——要求员工们学法律、学规章、学业务。做到知法、守法,按规章制度办事,掌握各种防范打击犯罪活动的本领。其次是警示教育——通过聘请专家开展各种警示教育讲座,到监狱听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观看各种反腐倡廉VCD教育片等。第三是体验教育——通过组织员工到落后地区参观学习、体验生活、做出对比或者认真剖析农村信用社或生活周边一些违法违纪人员的人生轨迹,细算一笔人生账,感悟“一失足成千古恨”忠告的真实内涵。最后是引导教育——组织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典型材料,加大对本部门先进人物的宣传和奖励,引导员工形成“争一流,创先进”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