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6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临海:茶农乐为“职称”忙


  在浙江省临海市羊岩茶场的茶农看来,种茶是门科学,“土经验”也要配上“科技方”。现如今,这个茶场34位茶农中已有28位通过补习技术知识,拿到了“农民技师”职称。 

  “农民不在乎‘职称’这个名头,要的是能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本领多赚钱”,羊岩茶场副场长朱朝安说,“羊岩茶农虽然大部分只有初中、小学文化,但实践能力较强。加上专业知识的指导,不少人都成了‘茶秀才’。” 

  羊岩茶场位于临海市偏远乡镇河头镇,共有34位茶农,平均年龄50岁左右。他们没读过多少书,当初听到要评农民技术职称时,都纷纷打“退堂鼓”。时任场长的朱立华却知难而上,克服茶场内年龄最大和文化程度最低的困难,首先获得了农民技术职称。在他的带动下,茶农们白天劳作,晚上参加场里举办的补习班,学习营销、社交、管理等文化知识,以及栽培、加工等技术本领,现在,这个茶场有28位茶农考取了“农民技师”职称,其中仅“农民高级技师”就有10位。 

  “老农聊发职称狂”,为了向更高的职称“冲刺”,茶农们乐于学习新知识。车间主任朱学军在获得中级“农民技师”职称后,继续钻研有机茶和无公害茶栽培技术,又获得“农民高级技师”职称。茶农姚朝快也不甘落后,专攻茶叶质量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获“评茶员”中级技能证书。 

  学以致用,是羊岩茶农拿“职称”的主要目的。几年前,茶农朱国良在管片巡查茶树时,发现一株茶树叶片颜色与众不同,鲜艳明亮如黄色鹅毛。场内多名“茶秀才”闻讯而至,经过大家“会诊”,发现这是一株变异茶树,对开发新品种极有价值。场长朱昌才担任“课题组长”,多名“职称茶农”任“课题组”成员,经过精心培育,新品茶叶“鹅黄茶”终于在今年上市。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鹅黄茶”的氨基酸含量达7.18%,而一般茶叶只有2.7%,而且新茶口感更佳。由于质高量少,“鹅黄茶”一上市就卖出了好价钱。 

  经过“茶秀才”们十多年的开发,这个茶场目前已拥有5000亩茶园,年产值5000多万元,自主开发的羊岩勾青、蟠毫、岩笋、白螺等产品持续走俏,并走向了国际市场。 (王俊禄 陶晓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