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
一场生命的接力赛
5月30日,由重庆巨能集团川九公司观音桥项目部组织施工的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三区扩区工程——安稳斜井施工巷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的同华煤矿救护队8名指战员,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救出了40名遇险人员,他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的充分肯定。
当机立断下井救人
同华煤矿救护队接警后,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在简要询问了井下的情况后,队长陈刚立即命令所有队员戴上呼吸器,进入战斗状态,下井抢救遇险人员。
从井口往里走几米,是一个30米左右的斜坡,下完斜坡再往前走20来米有两道风门,打开风门,令人震惊:巷道里不远处有星星点点的灯光,有的还在不停地晃动。有着丰富救援经验的陈刚知道,这是遇险矿工在用最后的力气逃离险境。这时,两名救护队员迅速用手式报告了巷道中的气体检测情况。
陈刚马上用口哨声命令大家快速搜索前进。往里走了30来米,他们看清了那个晃动的灯光,原来是一位遇险工友已经神志不清,他靠在矿车边上,摇摇晃晃地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他们迅速上前扶住他,并给他戴上自救器,送他到安全地点。
在巷道水沟边的两根离地20厘米的管道中间,一位伤员斜坐在地,头靠在管子上。当他们用矿灯照在伤员脸上时,发现他的眼睛还在微动。救护队员黄明琪迅速取下身上的自救器给他戴上去,哪知道这位矿工意识已经模糊,给他塞自救器的口具时,他牙关紧咬,口具根本无法塞入口中,黄明琪只好示意队友按住他的双手,拿来面罩式呼吸器给他带上。
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救援人员又相继发现了4名遇险人员,迅速给他们戴上自救器后,队员们连扶带抬把他们送出了地面。
生命接力抢占时机
看到遇险的工友成功获救出,守候在井口的川九公司员工纷纷要求下井参与救援。此时的陈刚队长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按照目前的救援速度,他们这个只有8人的救援小队来回奔跑,要不了多久就会体力不支。
陈刚队长作了一个决定:救护队员在风门内的危险区域施救,川九公司员工在风门外的安全地点转运伤员,以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
就这样,他们重新投入战斗。据队员姜泽高回忆,发现遇险者后,他们先按规定程序检查伤情,然后带上自救器,送出危险区域。有些伤员被瓦斯伤害后神志不清,把戴好的自救器摘下,还乱抓乱打,救护队员只好两人各拉一只手,使劲把他控制住。为了赢得抢救时间,他们加快救援和运送伤员速度,凡是能走的伤员,一个队员扶一个;不能走的伤员,两个队员抬一个。就这样,在增援的救护队到来之前的30分钟内,8名救护队员先后数次往返灾区,让40名矿工死里逃生。
速度创造生命奇迹
“在350轨道下山变电所门口的那位遇险者,要不是快速救援的措施得当,可能就没有他生还的希望了。”采访中,队长陈刚这样说。据陈刚回忆,这位遇险者是他们在350水平发现的最后一位还活着的人,但是,伤者当时的情况非常不乐观,除了还有微弱的呼吸和脉搏外,喊不应,推不动,四肢僵硬,双眼紧闭。队员给他迅速戴上面罩式呼吸器后,陈刚才意识到危险:也许再迟一分钟,他就坚持不下去了。
“生命是最重要的!”采访中陈刚说。正是由于他们敬畏生命,在危难时刻千方百计抢时间,才为最后几个抢救出井的伤员赢得了生还的希望。
(张登泽 杨光华 图\文)
自救:
临危需冷静 脱险靠技能
事故发生后,紧邻灾害发生地最近的掘进2队的两个掘进工作面正面临着灾难的袭击,生产班的11名员工,在1名跟班副队长、2名副班长的护送下,凭借“应急处置”专业技能,凭借自救、互救的经验,凭借团队的力量,从4000余米的灾区实施了安全撤离。
冷静决策最关键
“叽叽……”5月30日10时50分,同华煤矿正在+190水平北边界1石门掘进头内的瓦斯报警器响个不断,警示正在掘进施工的7名员工紧急撤离。此时,瓦斯超限的警报声传到距离工作面10米,正在整理工具、挂牌的副队长曹后全耳中,他丢下手中工作,冲到报警器前,仔细观察着最新动向后,大声喊道:“工友们,带上自救器,赶快撤离!”1分钟后,7名工友跟随副队长曹后全、副班长谭德强突破一道道粉尘弥漫的巷道,撤离到300米外的安全地点——主石门大巷。
工友生命最宝贵
“工友们,在原地等待救援队的到来。副班长张运伟立即向调度室报告情况!”凭着在煤矿工作16年、有着安全专业技能的副队长曹后全转身拧着自救器一个人冲向了相反的另一个2312掘进工作面,当他跑到距离工作面250米处,正好遇见从工作面撤离出来的5名员工。曹后全用嘶哑的声音对迎面而来的工友喊道:“赶快撤离!可能发生事故了!”
3分钟后,另一个掘进工作面的4名工友在相互照应下,凭借过去所学的安全应急处置技能,在副队长曹后全的带领下跑到了安全地带——主石门巷道。
“曹副队长!发生事故了,调度室通知全部撤人!”班长张运伟从机电硐室向调度室汇报后,一路高声呼喊着过来,曹副队长对井下发生事故的判断是正确的。
2312掘进头面的4名员工与曹后全撤离到大巷300米处,与先前从正在+190水平北边界1石门掘进头的7名员工和主石门大巷搞运输的2名员工会合后,11名员工由副班长谭德强带队走在最前面,副队长曹后全与副班长张运伟走在最后压阵。
在紧急撤离过程中,走在最后的曹后全、张运伟,不时地对沿途巷道的情况进行观察,看是否还有其他员工在工作,一边不停地狂喊着,警示着没有撤离员工赶快撤离。
走出第二道风门时,曹后全打开大巷风门发现,粉尘充满了整个巷道,伸手不见五指,头上的矿灯几乎难以看见1米内的任何物体。“工友们跟我来。”曹后全见机行事,带着工友们逆风而行,一路上彼此相互照应,火速从另一条巷道安全撤离到4000米外的安稳斜井出口地面。
掌握技能最可靠
5月31日下午,笔者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医院找到了成功获救的矿工,他们都说,灾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系统不熟悉,是没有安全技能,是不能团队合作。
“说实话,这次事故看起来是外委工程施工引起的,要不是我们入矿前接受一个月的安全技能培训,要不是队长、班长的在自救中采取果断措施,我们就没有那么幸运。”在煤矿工作不到2年的员工刘德兵回忆说。
跟班副队长曹后全对笔者说:“我作为一名现场跟班的管理者,遇见险情首先必须保障员工安全撤离。我们的班长在大灾大难面前并没有临阵脱逃,他们尽到了责任,他们才是英雄。”
据了解,掘进2队生产班除7名员工在重庆、綦江等医院接受治疗外,其余7名员工在当天下午康复出院。
(蒲德贵 刘小强 杨光华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