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滇红的创始人冯绍裘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现在的云南省凤庆县,用当地的茶树原料——云南大叶种,研制出了驰名中外的滇红。从此,滇红被国内外饮茶爱好者所赞赏。滇红曾经占据云南茶叶出口量的85%,也是我国红茶出口的重要产品。
但是,前几年,由于普洱茶热,以及国际市场红茶价格低迷导致了滇红产量急剧下降。今天,在普洱茶市场恢复平静后,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茶叶产业,有着特别的意义。我认为,多茶类协调发展是我国茶叶一个显著的特点,也是我国茶叶在国内外市场一个重要的竞争力体现。它不仅有利于我们茶叶结构的调整,而且可以很好化解市场波动对产业带来的冲击。2000年前后,云南根据国内市场绿茶和花茶市场发展较快的特征,大力发展绿茶的生产,较好地解决了当时卖茶难问题,促使了云南茶叶产业稳定发展。
历史上我国红茶主要用于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以及珠三角地区,消费数量很少,还不到2万吨。从2007年开始,福建开始大力推广红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是红茶发源地,那里生产的高级红茶金骏梅、银骏梅,一市斤卖到1万多元,市场上还供不应求,说明红茶也可以制出像龙井茶、铁观音一样的高档茶,而且也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现在福建的工夫红茶都在恢复生产,而且市场销售都比较好。
我个人一直看好红茶,认为红茶也有着其他茶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现在都市人的早餐发生了较大改变,牛奶消费在增加,如果我们倡导在牛奶中加杯红茶,并使这种方式成为生活习惯,那么,红茶的消费量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在我参加的很多会议上,在会议中间安排了茶歇。在红茶市场的推广上,我觉得应该感谢立顿,立顿所倡导的一种健康、富有活力的红茶生活方式,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他们从可乐、果汁饮料拉回到茶叶的消费队伍中来。而且,红茶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红茶虽然产自中国,但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它已经成为包括英国在内西方主流文化的代表,英式下午茶就是典型代表。19世纪,安娜·玛丽娅公爵夫人为了避免午餐与晚餐间隔时间太长的问题,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喝茶并吃三明治和小点心,进而演变成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习惯,后来进一步演化成西方社会午后的社交文化。英国下午茶这种融合使得红茶更具有广泛性,为众多消费者所接受。在日本,有专门的红茶推广协会,他们不仅整理世界上众多有关红茶的文化,而且也在培养泡茶师,类似我们的茶艺师培训一样。另外,红茶的包容性很强,它可以加牛奶,变成奶茶,可以加各种干果变成果味茶。著名的“伯爵红茶”就是在正山小种基础上加入了佛手柑的香气,是一种典型的加味茶。而且,红茶跟普洱茶一样,适应的人群更加广泛。
(整理自在第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博览会红茶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