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求高求精与求大求强的抉择
——对茶叶传统工艺与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再思考
□ 欧阳道坤

  在中国茶叶企业都在高喊“做大做强”的时候,在不产一两茶叶的英国,却出了一个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立顿”,年产值已经做到几十亿美元,成为现代茶叶企业的典范。作为茶叶原产地和第一大产茶国的中国,茶叶企业普遍很弱小,所谓“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一个英国立顿”。中国茶叶企业怎样才能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中国的传统工艺优势如何与现代市场对接?

  首先,中国茶业需要思想革命,需要确立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一条是中国名优茶的“舍大求高”路线,一条是普通茶的“以量突围”路线。

  中国的名优茶,应该做高做精,再做强,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大。

  历史名优茶的名称都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产地,后面是工艺。比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等。从产地和产区来说,中国名优茶都有非常严格的原产地和产区限制,其产量非常有限,不可能在产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做得很大。信阳毛尖传统产地只在八个山头(五云、两潭、一寨),西湖龙井的原产地茶园规模更小。所以,它们的产量就非常有限了,多了就只能是以假充真。

  同时,像这些历史名优茶,制作工艺都非常苛刻和讲究,不可随便省略、代替和改变,并且从产地到工艺都带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这就要排除机械加工的方式,返璞归真做复古手工茶。追逐机械化,就是舍本逐末。

  原产地茶园,用有机化的方式种植它;加工流程,用纯手工的传统工艺制作它;市场开发,从奢侈品、精神品和文化品的角度经营它,往高端方向去定位、发展。最后形成的名优茶产业链条,产量不大,但是名气大,要的就是两个字:珍、贵。有故事可讲,有历史可回忆,有滋味可以品尝和回味,有身份值得炫耀,侧重满足高端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

  对于大众化的茶叶,普通消费者要的是物质化的“茶”,是解渴、是味道、是健康,情调相对排在需求的末尾。做大众茶的理念和方法需要大破大立,要突破定位、打断区隔,打破区域和工艺概念。这就需要摒弃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摒弃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历史名称和内涵,通俗化、简单化和标准化,做“大产区、粗工艺、泛健康、无文化”的概念,如通称为信阳绿茶、信阳红茶、浙江绿茶、浙江黑茶,或者是中国龙井、中国毛尖,甚至通称中国绿茶、中国红茶等。

  这样,就可以彻底打破历史名优茶的地域概念、工艺概念和历史文化概念,做老百姓容易识别、方便购买、买得起、饮用便利、爱喝的茶。立顿就是按照这种理念和方式,解决了普通大众对茶的基本需求。立顿红茶哪里产的?什么工艺制作的?这些都没有消费者问,也不需要企业说明。卖的是茶、是简单、是便利、是实惠,谁都喝得起,真正进入普通大众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其销售量自然就很大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