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5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统,你能恢复几多?


  茶叶工艺应该怎么样变革?对待传统工艺,是否要恢复?如果恢复,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呢?

  现在,茶叶市场追逐“早”“青”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今年早春,四川名茶竹叶青拿新茶样品到北京来做市场开发,按照某资深茶人的说法,太早、太小,“像泰国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哪有生普洱与熟普洱之分?普洱茶都是晒青茶自然发酵,根本就没有速发酵产生的生普洱。现在的发酵茶,都走向轻发酵。

  过去的铁观音,颗粒大,包揉结实,叶片厚重,茶粒很重。现在,不少茶树营养过剩,长的快,叶片没有那么厚重了;采用机械包揉后,颗粒也不如以前严实。早期铁观音等乌龙茶制作,采用脚踩手揉。现在再做的话,不仅人工费昂贵,而且多数工人不愿意受那个苦,揉茶技巧也不到位,揉茶的结果很可能“揉住了苦水,没有揉住香气”。

  在加温烘干环节,传统工艺采用炭火焙,生产流程的温度从低到高,缓慢上升,青草气息也就慢慢散发出去了。现在用烘干机烘干,因为透风性不好,茶叶的青草气息散不出去,醇厚的感觉就自然受到抑制。安溪铁观音集团等不少安溪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炭火焙正在逐渐恢复到生产一线的主流中来。

  这只是生产工艺,茶叶生产还有一个核心环节,就是茶园和茶园管理。过去的茶树可以长十年、二十年,现在的茶树刚过最佳生长期就被连根拔起,另种新枞。新枞的叶芽鲜灵度比较高,不仅好采,而且成品好看,在外观上更容易博得消费者喜爱,尤其是生茶客的喜爱。老枞的叶芽则逊色不少。

  原来的茶园,要搭配各种各样的树,草类、树类交叉覆盖,昆虫、小鸟飞跃期间,植被复杂,有完好的原生态系统,那是真的诗情画意。茶树与其他植物比邻生长,不仅生态好,而且养分充足,病虫害少。在江苏西山碧螺春,茶叶的外型也许不好看,但是,有很好的植被,茶叶在果园中生长,吸收果树的香型,有很好的香味。现在的茶山,已经很少能见到复杂、完善的原生态系统了。多数茶区,漫山遍野都是茶园,缺少原生态保护。

  走过很多地方,四川和安徽的茶园原生态保护得很好,但是茶价却卖不上去,很欣慰也很遗憾。

  随着社会的变革,现在的人不可能再复原到原来的生活和生产状态,采茶和制茶的人工操作成本比以往要高出很多。安溪铁观音采摘的高峰期也就一个礼拜,在这期间,采茶工的费用猛涨,成本增加不少。

  市场转向中,有一些市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也有商业道德操守缺失的问题。个别企业和商人,利用消费者不熟悉茶叶的情况,以次充好,甚至于不惜将茶叶好坏标准颠倒,让自己的茶叶由次变好。普洱茶炒高的时候,有些商户将渥堆不充分的茶叶推销给消费者,将异味、发霉和湿仓的味道解释成普洱茶的正宗陈香味,把喝不良茶后的恶心和不舒服歪曲成普洱的正宗反应。多数茶类,还没有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但是,有不少茶品出现了类似苗头。

  现在,茶叶行业也申请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希望能保留传统工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仅仅是申请一个名字,而要真正恢复这个传统文化和技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口感和质地来讲,传统铁观音更好一些。现在接触到很多外国客户,在接触到传统工艺的乌龙茶后,他们更喜欢传统茶,传统茶还是很有前途的。

  我个人认为,对待传统工艺,不是恢不恢复的问题,而是恢复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读 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