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国内众多的地方特色茶节中,雨花茶节是普通一员。然而,爱之越深,痛之越切。作者对雨花茶节的深刻反思,亦应让其它茶节引以为鉴。
雨花茶是南京人的骄傲。它的诞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寄托着南京人民的无限哀思。该茶外形秀丽,内质优良,很快闻名中外。
2009年4月25日—26日,雨花茶节在其诞生地雨花台烈士陵园南门广场举行。这次雨花茶节与以往相比,仍有某些地方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
第一,雨花茶节的地方色彩太浓厚,难以摆脱地域的束缚。既然雨花茶是全国名茶,举办茶节就应该坚持更多的开放性,让雨花茶更好地走向全国。从茶节的活动范围和方式来看,基本上是“本土式”的,还没有走出南京。茶节最多是南京市农林局组织生产单位搞一个评比,推销一下茶叶,很少有外地来宾光顾,主要是南京人关着家门自己搞茶节。
第二,雨花茶生产的危机比较明显,科学发展之路任重道远。目前,南京雨花茶生产基地分布在南京所属的五区二县,地域太窄,难以形成真正的大品牌,茶园分散经营造成品质不统一,用工成本上升带来采工难找。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雨花茶的后续发展。更有甚者,所谓的茶业公司,实际上收购的原料并非产于原产地所属的五区二县,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八国联军”。这样的生产企业竟然也在雨花茶生产“骨干企业”之列,真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这确实是事实,本人有不少亲朋好友在茶场,因而多少了解一些内幕。雨花茶要发展,坚决杜绝“挂靠”式品牌等不良行为。
第三,雨花茶节的参展单位不多,宣传难以做到多管齐下。2005年,雨花茶节的参展单位比较多,有26家,也就是说生产厂商基本上来了。今年却为16家,减少10家以上。这说明,厂家对卖茶式的茶节动力不足,兴趣不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参展各厂商均备有丰富而质量较高的宣传资料,但本次茶节这方面做得比较欠缺,宣传资料不但少,而且质量也有些问题。甚至某较著名的茶业公司送给我一份资料,其中的“公司简介”一栏仅3小段约250字,但错误之处至少有10处以上。
正因为如此,雨花茶节只能是地地道道的售茶会,似乎缺少点灵气,少了些活力。我真诚希望以后的茶节不能年年如此,因循守旧,不思改进了,否则只能越做越小,难以形成气候。
(作者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