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山区,汽车载着记者和马德记行驶在宽敞的马路上。秀丽的山坡从窗旁延伸到远处,密集的板栗树群在窗旁一闪而过。近处高高矗立的招牌显示,路旁是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的茶园。
马德记指点着介绍说,这片基地是机械化茶园示范地,那片茶园生长在松树、板栗林里,漫射阳光蕴育出的茶韵恰好符合口味清淡的茶人。原来的荒山荒坡,现在已经成为信阳茶农勤劳致富的聚宝盆。
在四年之前,当马德记搁下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下的生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村镇开辟茶园时,苦口婆心相劝,才说动几个乡邻将荒山荒坡开辟为茶园。四年过去了,原来劝不动的乡邻,现在抢着种茶。他带领大家建立起来的茶叶合作社,2007年户均纯收3300元,2008年户均纯收5000多元。村民富了,公路也修到了村里。
如今,马德记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认可,五一期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他作队长的合作社,也在信阳市新农村发展建设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受到重点表扬。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刘满仓以及中央多个部委的官员,都来到这里调研农村工作,向他学习、请教。他喜气洋洋地说,不少领导透露,我们合作社很快就要升格为河南省模范了。
信阳市农业专业合作社不少,大概有四百多家。马德记说,“很多合作社只是领取了执照,并没有开展合作社业务。我们做出了特色,希望能起到带头作用。”
马德记自己拥有2600亩茶园,这一大片茶园是他自己的根据地,也是合作社的“财产”。作为合作社的示范田,这2600多亩茶园带领着五六百户合作社家庭,建立了“既分散又统一”的茶园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合作社分散种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鲜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为了做好管理,合作社还设立了四个业务部门。技术培训部负责传授新知识,每年做好六到十次培训。马德记说:“2009年,合作社第一季度培训了两次。做好技术培训。依靠传统知识、旧思想,已经跟不上茶业发展的新步伐了,必须解放思想,学习新知识。”机械服务部负责向社员提供统一机械和技术服务,还与信阳市农业局签订协议,为合作社社员争取了30%的茶叶设备购置补贴。肥料供应部则主管茶叶安全,向社员统一供应肥料,严格控制肥料和农药的实用。信贷资金部负责为茶农生产筹措资金,解决一时之需,代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等信贷机构交涉,通过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的形式,争取小额贷款。
对于未来的发展,马德记坚持认为,茶叶这种特色农产业,必须抓住两点,第一是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第二是机械化发展。他认为,作为特色产业,当地农民家家户户都经营,不是哪一个企业就能做好的。做产业的目的,就是让群众致富。只有走专业合作化的道路,才能让更多的茶农组织起来,才能在更好的平台上发展,才能真正增收、富农。马氏生态茶叶合作社现在已经实现了机械茶场,但是还没有实现机械采茶,以后要实现完全的机械化生产。依靠人工采茶,不仅成本高、农民苦,而且效率低。只有走合作社和机械化的道理,才能真正做强做大茶产业。
2600亩示范茶园,一直在按照这个思路开园建设,在周边似乎显得有点另类。马德记说,“用不了几年,这2600亩示范茶园就会淹没在合作社的茶园中。每一片园,都将是它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