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批回城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徘徊在城市边缘的时候,有一批人,已经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就是走在创业路上的返乡农民工。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创业这条路并不平坦,资金和经验不足、技术和信息短缺都成为阻碍他们返乡创业的难题。尤其是创业资金短缺的“紧箍咒”,让不少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山东安丘的返乡农民刘乐德无疑是他们中的幸运者。如今的他不仅与当地一家蔬菜出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承包了150亩蔬菜种植基地,还带动了20多个农民在基地实现就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农信社的支持和帮助。
信用社帮钱帮出路
返乡之前,家住安丘市凌河镇李家西吾村的刘乐德在泰安一家蔬菜出口企业打工。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刘乐德所在的公司效益下滑,他决定回到家乡干一番事业。
虽然多年来辛苦攒下了一部分资金,但对于想搞小香葱种植的刘乐德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听说农信社贷款很方便,老刘就向当地农信社提出了贷款20万元的申请。安丘市农信社采用专门为农民工“量身定做”的“3+1+1”模式,即村级评级授信小组3人、支农信息员1人、邻居1人,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5天之内便将贷款发到了刘乐德的手中,并给予比普通农户更大的利率优惠。
针对刘乐德承包土地难的情况,农信社又帮他与潍坊万鑫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次承包150亩土地,种起了订单小香葱。据公司总经理刘世礼介绍,每斤葱的种植成本是0.2—0.3元,而公司的回收价格是每斤0.6元,一亩地产量大概在7000多斤,刘乐德每亩葱能赚2000多元,150亩地一茬葱获利30多万元。听了总经理算的这笔账,老刘也咧开嘴笑了:“多亏了农信社啊,不光给咱贷款,还介绍这么好的公司给咱,确实为老百姓着想。”
为农民工创业撑起蓝天
刘乐德的创业经历只是山东省农信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个缩影。日前,山东省联社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办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农信社积极做好调查摸底,完成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评级授信工作,核发贷款证,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提出,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加大利率优惠。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人,贷款额度可放宽到80万元。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利率原则上比其他同期限、同档次贷款优惠10%以上。
《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农信社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截至2月末,全省农信社返乡农民工贷款余额33.05亿元,支持24177名农民工实现创业,支持农民工公司315个,带动25794名农民工就业。
在这场省联社主导推动的扶持返乡农民创业热潮中,各地信用社积极响应。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以“做到三个主动,确保两个到位,落实一项政策,达到一个效果”为主要内容的“春风3211”工程。截至目前,已向2779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1.6亿元。淄博市农信社加强与政府、财政部门的协调沟通,推出财政贴息小额贷款,由信用社为单个农户发放7000到8000元的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降低了返乡农民工融资成本。目前已发放贷款150余万元,惠及152名返乡农民工。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做到信息、资金和服务“三个配套”,解决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和起步难等问题。目前已向2235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贷款1.2亿元。
山东省联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对保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农村内部增长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时,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业务也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