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方成诗画功夫茶

竺济法

雅俗共赏 诗画成趣

  此间喝茶讲功夫,

  大把茶叶塞满壶。

  初尝味道有点苦,

  苦尽甘来好舒服。

  在一些茶馆里,经常能看到这首雅俗共赏、诙谐幽默的功夫茶打油诗。细看作者乃是大名鼎鼎的漫画大师方成。

  上面这首打油诗是方成1991年在汕头、潮州两地过元宵节,品尝功夫茶后,留在漫画《功夫茶》上的题画诗。《功夫茶》画面是两位潮汕老汉,席地对坐,两人举杯对品,中间为功夫茶具。线条简练,右边男人笑容可掬,是品茗之后的会心之笑,颇为传神。

  诗后另附小记:“九一年元宵游汕头、潮州,受殷勤款待,饮功夫茶有感。” 

  方成另在《漫画:碰出来的》一文中谈到此画的由来:“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汕头,和汕头画家们一同举行笔会,互赠作品。我都只能画这两种人物画(指《水浒传》里的李逵、鲁智深)送人。不料有一位要我画现代人物。这可是个难题,没画过!我想了一下,恰好头天晚上,我见一位商店老板在店门口喝茶。正看他沏茶的方法很特别,他说这叫功夫茶,请我尝尝。想到这件事,就好办了。立刻画两老汉对坐饮茶图。”

“老九”和“老七”

  方成爱茶,在学生时代便与茶结缘。他曾在四川上学、工作8年,一直泡茶馆,摆龙门阵。但那时喝的主要是花茶、沱茶,成名后,很多朋友请他画画,他才品尝到朋友回赠的西湖龙井、四川竹叶青等各地名茶。

  漫画的最大特点是讽刺和幽默。作为漫画家,除了漫画创作,方成的文章、讲座,谈吐间也都不乏幽默。

  “十年内乱”期间,知识分子都被打成“臭老九”,方成曾写过一篇茶事随笔《老九和老七》,首次巧妙地将茶叶比喻为“老七”。“老七”何来?俗语“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把知识分子在荒唐年代的“老九”称谓与茶的排行巧妙地挂起钩来,两者一“臭”一“香”,虽是自我解嘲,也颇有趣味!

激出来的茶画

  方成画过两幅与茶相关的画。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茶馆》时,方成去看望导演谢添,谢添请他为影片画一幅海报。方成从没画过海报,流露出婉拒之情。谁知谢添一口咬定,非他莫属。盛情难却,方成画了两星期,数易其稿,终于画成。这是电影海报中并不多见的名家之作。

  另一幅是大型茶画——《陆羽夜写茶经图》。一次,一家茶叶公司上门请他画一幅可以装裱上墙的大型茶画。方成没画过大型画作,难以应命。谁知约稿的先生也顺着他说:“是啊!漫画是不能上墙的”。出人意料的是,此话却犹如激将法,激起了方成非画不可的创作热情。“谁说漫画不能上墙?我就要画一幅让你瞧瞧!”方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几经构思试笔,终于用漫画的情趣构图,创作出一幅《陆羽夜写茶经图》。这家茶叶公司如愿将它装裱上墙。

 

  方成 (1918-),原名孙顺潮,生于北京,祖籍广东中山。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1935年开始漫画创作。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曾任《观察》杂志漫画版主编。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在《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1949年后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美术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顾问。出版有《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

问茶的情致

  1951年的2月底,身体虚弱的邓颖超来到杭州休养,3月下旬,她在致周恩来的信中提到:“此间湖山之地有五多:山多、庙多、泉多、花多、茶多。大小可游之处甚多也。”周恩来在复信中以幽默的口吻写道:“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之名,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

  西湖龙井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人称四绝。在杭州,有一个景点——龙井问茶。一个“问”字使游人平添许多兴致。来到龙井村的茶馆落座,一杯热茶端上来,问茶的序幕便悄然拉开了。

  1971年7月9日,时任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作为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特使秘密访华,沟通中断多年的中美关系。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首次会晤时,周恩来按照中华民族“客来敬茶”的传统礼节,泡了一杯极品龙井茶招待基辛格。当时忧心忡忡、怀有种种顾虑的基辛格被周恩来的热情所感染,加上杯中的龙井茶叶底翠绿,汤色澄清,香气高雅,基辛格愉快地品起来。清醇、味甘的龙井茶汤沁人肺腑,基辛格感到身心畅快,通体舒坦,旅途劳顿带来的不适很快消失了,转而容光焕发,精神大振。对这具有神奇功能的龙井茶,一向以见多识广著称的基辛格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他连饮数杯。体察入微的周恩来看出了基辛格对龙井茶的钟爱,访问结束时,特意送给他1公斤极品龙井茶。在回国的专机上,能言善辩的基辛格宣传起了龙井茶的神奇,并拿出周总理送的龙井茶炫耀,引得喝惯咖啡可口可乐等饮料的5位同僚十分羡慕,都想品尝分享,大家你一撮,我一杯,顷刻间便瓜分了这1公斤龙井茶。同机的一行人在问茶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周武王伐蜀时川滇一带地方就有了“园有芳蒻香茗”的记载,可见当时茶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饮用了。在唐代时,制茶人将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放入釜中蒸煮,用杵臼捣碎,压成茶饼团,再将茶饼团串起来焙干封存,当时人称之为“龙凤团茶”、“蜡面饼茶”。人们在品尝这种茶时,咂嘴、嚼末、渍舌,尽“问茶”之兴。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首诗概括了茶的品质、功效、饮茶、赏茶的过程,表达了问茶的情致。(周止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