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踏青

□ 余 朦

  风儿,轻轻地拂过。雨儿,柔柔地滑落。花儿,甜甜地微笑。草儿,悠悠地抬头。柳枝儿,慢慢地招手......春,悄悄地步入人间。

  趁着休假我回了趟老家江西奉新县城郊村。沐着暖暖的春阳,我漫步在乡村的田野,感受春的气息,感受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朦朦,回来休假了。”遁声望去,说话的是王家大伯。他是我老家邻居。

  “对呀,大伯,您这是搞什么作物呀?”大伯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由田埂向我走来:“这是辣椒秧苗,去年多亏奉新县农村信用联社贷给大伯5000元,托信用社的福啊,大伯那一小块地光秧苗就净赚了1万元,今年大伯扩种了5倍的地,又在乡信用社办了小额农贷1万元,搭起了蔬菜大棚,到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呀。”

  看着大伯那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我也为大伯高兴。

  我与大伯边走边聊,大伯说这两年村民们搞多种经济农作物的积极性很高,市场回报也不小。

  我不由问起了从小一块儿长大的王水哥的情况。大伯说:“走,我带你去看他家的田。”

  跟着大伯走机耕道,过田埂,我们来到了圳边的一片水田边,大伯指着那一大片的稻田对我说:“这就是你水哥的田,足足30亩。”

  “30亩,这一大片都是水哥的?”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大伯见我疑惑,点了点头,“不只这些,他还有20亩旱地呢”。

  王水的媳妇去年因为生病花了2万元,可还是病故了。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庄稼汉子能有几个2万元呢,那可是王水的全部家当呀。孩子正读高三,老婆没了,钱也没了,这孩子的书还要不要读呢?靠亲朋好友接济,或100或200的也不是办法呀。

  村长知道王水是个有能力又守信用的人,主动做他的经济担保人,在信用社为他申请了一笔“小额农贷”。

  虽说只是2万元,可对农家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正值春耕时机,村里不少农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外出打工。王水向村里要求承包下了30亩水田,20亩旱地。

  王水是个精明的庄稼汉子,他知道现在种田划算,不交公粮、不交税,国家还按田亩比例给予肥料补贴。他估摸着算了一下:每亩水田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约200元,净利约是800元,30亩水田投资6000元,净利就是24000元。旱地种上棉花,每亩的成本约250元,棉花利大可净赚1100元,20亩地可就是22000元了。这样一年就能还清贷款,还有结余让孩子读书。

  望着那一大片水田,我仿佛看到了那金灿灿的稻子丰收在望。那希望里蕴含着我们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的鱼水之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