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聚焦质量安全 科技武装茶业 泉州召开乌龙茶质量及安全科技培训会

张娴静

  可施农药展示样品吸引了到会茶农。
  “乌龙茶质量及安全”科技培训大会现场。 张永立 摄

  近日,一场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与福建省安溪县八马茶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乌龙茶质量及安全”科技培训大会在安溪召开。

  福建安溪八马茶业总经理王文礼、中国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教授郭雅玲、日本三得利公司食品事业部与饮料商品开发研究部滕原贤昌等专家与中日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出席了培训大会。安溪县商检局、科技局、技术监督局、茶叶总公司、茶检中心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及基地茶农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开幕式上,安溪县副县长郑乃辉表示,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国内外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将茶叶卫生质量安全作为持续健康发展茶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在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通过宣传引导、培训教育和疏堵结合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安溪茶产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随后,八马茶业王文礼总经理在发言中就“乌龙茶质量及安全”谈了他的几点体会。他指出,茶园是第一车间,传统产业最需科技进步。只有持续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才能保证出口和内销产品安全又优质。茶叶卫生安全是重中之重,作为生产者更要时刻注意,高度重视,特别是使用农药绝不能“我行我素”。

  据悉,培训大会邀请了日本三得利株式会社与三井农林株式会社的相关人士参与,借此为安溪茶企、茶农带来日本茶叶进口商对于福建乌龙茶进口的最新动态和相关指标与注意事项。日本三井农林株式会社是日本茶叶主要进口与生产企业,每年从福建进口大量乌龙茶、绿茶、白茶。三井方代表辻聪博表示,今后会继续扩大中国茶在日本的销售,他希望能够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做好茶叶质量安全的控制工作。

  在大会的培训讲座中,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刘新在“乌龙茶质量安全及其对策”讲座中指出,1999年到2004年,我国出口茶农药残留量直线下降。乌龙茶方面,有机磷农药得到较好的控制。他强调茶叶标准中的欧盟标准,茶叶共涉及221项农残指标,其中低于仪器检出限的农药占总数的94.5%,而在新增加的项目,茶叶共涉及171项,其中84.8%低于检出限,同时他指出:“2009年是中国食品安全年,农业部将加大对茶叶的监控”,因此乌龙茶区必须认真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工作。他建议:不得使用明令禁止和高风险的农药;合理治理病虫害;加强生态茶园的建设,探索乌龙茶生态茶园建设模式,采取茶-林-草(绿肥)建设模式,改变茶园单调的茶树生产模式,特别是裸园生产模式;加强源头的控制和监管,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农药实行强制性管理,杜绝在茶园中使用禁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探索茶园统防统治的模式,在茶叶集中的茶区,政府或龙头企业组织植保服务机构,进行统防统治。 

  八马茶业质量审评部谢承昌提出,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及农残控制工作,对企业来说可以根据基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如自有基地,由茶企直接派人员进行经营、管理,农残和溯源管理可以100%的按公司要求进行控制,是最能保证产品安全的基地;合作基地,公司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指导、管理,由于此类型属于个体经营,在控制农残和溯源管理方面较为容易;协议茶园,主要由一家一户的茶园组成,因为目前的茶园情况,公司根据产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与茶农户直接签订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特聘请管理人员协助管理茶园。另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各项标准,结合国内外农药使用要求严格筛选农药品种,从而拟定可使用的农药清单,后根据清单统一派送配置,并且在基地实施农药使用情况实时监管和登记制度,建立完整的可追溯体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