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流通,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中来考察,会发现就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物流系统。它承担着对广大农村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任务,还承担着如棉花等重要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和销售任务。因此,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和全国供销合作社主要职能的全局出发,一个全新的物流概念——供销合作社物流就出现了。
供销合作社物流特征
——物流结构的层次性
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到基层供销合作社,层层都有属于本级的组织构架和社有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业务和范围。供销合作社物流形成了组织机构和营销功能上的层次性。这就造成了某些经营业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合和竞争,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冲突。如果协调得好,可以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资源整合和功能集成。
——主体功能的双重性
基于历史的沿革,供销合作社物流动力来自于行政和经营双重的驱动。两者不是同步的,行政上是规定性、规划性的;经营则是落实性、业务性的。前者是标志,后者是实体;前者是上层建筑范畴,后者应划入经济基础的范畴。
——物流的双向性
供销合作社物流的双向性是一目了然的,对农村的消费者而言,既有日用工业品物流又有农产品物流;既有农用生产资料物流也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在规划和设计供销社物流时,这是应该充分注意和统筹解决的。
——物流的集合性
供销合作社物流结构包括了日用工业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产品物流、农村物资回收物流等。应当指出,供销社物流在相当程度上应当包括“三农”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物流和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应当包括农产品物流和农用生产资料物流;而农村物流不仅包括农业物流,还应当包括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方面所形成的物流,如日用工业品物流、废旧的物资回收物流。供销社物流应当担当起农村物流的重要任务,这是没有疑义的。
——物流的起伏性
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故造成农产品物流、农用生产资料物流的季节性起伏;农民收入的季节性、不稳定性,造成日用工业品消费的季节性、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对农村的危害和影响也较城市更加明显。供销合作社物流的起伏性,造成了供销合作社物流运输、储存、加工等功能的特殊性,也给予了供销合作社物流增值的空间。
——物流的可集成性
由于供销合作社物流在每一层级上的经营主体的代表是该级供销合作社,而每一级供销合作社又都是上一级社的成员单位,这就造成了每一层级多种物流可以在其上一级得到集成和优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是供销合作社物流的重要特点,也是供销合作社物流的优势和重要利润来源所在。
——物流的合作性
供销合作社物流的主体是供销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可以而且应当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助农增收。就是说,对于农产品而言,供销合作社是物流主体,还是生产主体;对农资而言,是流通主体,还是消费主体。总而言之,供销合作社物流,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物流。当然,供销合作社可以组织消费合作社与城市居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供销合作社物流就可以集供、产、销,加工、流通、消费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