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当前有“五个矛盾”制约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主体萎缩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资源日渐匮乏与农村信贷资金需求日益膨胀之间的矛盾;金融经营的营利性目标与农业产业的政策性扶持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产品设计滞后和“三农”服务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金融防范风险的要求与农村信用环境现状之间的矛盾。
针对这五大矛盾,简少玉委员建议,首先应该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她认为,基层农发行应该积极探索拓宽业务范围,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拓宽支农领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邮政储蓄银行要尽快适应农村市场的需求,加快金融人才培育和金融产品出台,形成适当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使资金有效回流农村,解决农村资金紧张的局面;商业银行要积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寻找市场机遇、选准切入点,逐步加大对农贷的投放力度;农信社应强化支农职能,提高信贷支农的广度和深度,尽快建立起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体系,增强信用社的吸存能力和服务功能。
“还要完善制度安排和加强政策引导,拓宽‘三农’资金供给渠道。农村的金融困境主要源自于制度安排的非强制性和政策引导的滞后性,因此要建立金融服务的相关法规,加强指导和监督;央行应该制定有利于增加‘三农’合理资金需要的政策措施,” 简少玉说。
此外,她还建议要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风险分置等政策性手段,使得金融部门在农村信贷投入的风险不高于其他信贷领域,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不低于其他信贷领域。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蔡 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