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农代表”汪惠芳

本报记者 郭未名 文/图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衢州市农科所所长 汪惠芳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科所所长汪惠芳已经是连任三届的老代表了,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结束之后,记者见到了汪惠芳。她一如既往地身着红色外套,精神饱满。笑着告诉记者,她平时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是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不同,穿上红衣服会显得喜庆一些。

  农业转型升级需规划引导

  “吃个柑橘吧,”汪惠芳热情招待记者,“这是我从衢州带来的柑橘。”大老远从衢州带来柑橘定有深意,果然不出记者所料,汪惠芳向记者讲述了衢州柑橘卖难事件。

  “柑橘卖难仅仅是农产品卖难的缩影。因为目前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信息滞后。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我国工业面临转型升级,农业产业也同样面临转型升级。”汪惠芳激动地说,“国家要对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扶持和引导。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就不可能出现种什么,什么就多了这种局面。” 记者发现,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抓好新一轮农业产业规划问题,汪惠芳的建议可谓与中央不谋而合。

  合作社“风景独好”

  衢州柑橘“卖难”发生之后,汪惠芳到农村做过调研,她发现有些组建了合作社、且运行得比较规范的地区,“卖难”现象要少很多。“因为他们已经抱成团,而且通过合作社打品牌、拓市场。如果没有这种合作组织,农民既要种又要卖,这就比较难。”汪惠芳总结为一句话: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要走品牌发展之路。

  “农民也已经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在来北京开会之前,浙江省组织代表到各地做会前视察,汪惠芳去看了台州的永泉柑橘合作社。在2008年全国很多省份都出现柑橘卖难现象的情况下,永泉合作社却是“风景独好”,究其根源,汪惠芳给出了三个答案。

  “第一是他们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忘不了’,吃了之后,你会对他们的柑橘印象很深;第二是他们的品种打了一个时间差,属于一种早熟蜜橘,10月份就上市了,那时候市面上水果还不是很多,自然能卖出好价钱。第三是拥有自己的一套栽培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来推广并很快实现了标准化栽培。”

  合作社缺乏好带头人

  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上长期处于一家一户的经营状态,因此他们对合作社仍持观望、怀疑态度。汪惠芳通过调研发现,合作社运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头人的综合素质。

  “想办好合作社,带头人的综合素质要高。他既要有经营能力,又要有一定的协调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汪惠芳所在的农科所与蔬菜种植户联系比较多,去年他们抓了几个种植点,有一个点的蔬菜合作社就搞得很好,原因在于:合作社的牵头人是村两委的班子成员,村主任本人也从事蔬菜运销,对市场行情非常熟悉,自己还有基地。他向农民承诺,在销售过程中,不会赚取农户的钱,并且说到做到。

  “我们农科所跟他合作的时候,也对他有要求:不能赚农户的钱。比方说市场销售价是8毛钱,除掉运费,就是7毛钱,那就给农户7毛钱。慢慢农民对合作社有信心了,合作社的规模也就做大了,薄利多销,利润也就大了。因此这个基地就运作得很好,农民只需要专心去种蔬菜,不用再考虑销售的问题。”

  而农科所联系的另外一个蔬菜种植点就完全不同。“当地的农户经常是大家坐着一辆拖拉机去城里卖菜,一车菜一共1000多斤,每家每户也就100多斤,车上坐着7、8个人,你不相信我,我也不相信你。去一次城里要多半天时间,这7、8个人浪费多少时间、精力。如果一个人去卖菜,其他人留下来种地,那么菜也能种得更好。不是农民不愿意合作,而是领头人太难得。”汪惠芳为这一点也倍感焦虑。

  “另一个牵头组建合作社的就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如果这两块能搞起来,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就可以实现了。这次我还带来个建议,要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进行调整。为什么我们的农产品‘多了多,少了少’,总出现卖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农产品加工能力太弱,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可以达到50-60%,而我们农产品的加工率是很低的。提高了加工能力,农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就会是订单生产,就不会出现卖难现象了。”记者很惊讶,虽然汪惠芳本职只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但是对农业产业的了解熟悉程度着实令人敬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被称作“三农代表”,她绝对是名副其实。

  采访结束之时,记者耳边仍然响着汪惠芳的一句话:“我国要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代表简介:

  汪惠芳, 女,1954年12月生,浙江龙游人,汉族。2000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五届浙江省委委员、第四届衢州市委主委。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3年至1976年就读于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1976年至1981年在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1年1983年在衢县农业技术学校任教师。1983年至1985年在衢州市农业推广中心从事农业推广工作。1985年至今在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2000年任衢州市农科所所长。

  代表议案:

  今年“两会”,作为三届人大代表的汪惠芳依旧将注意力集中在农业方面,她着重提出我国的农业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同时,汪惠芳还非常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她建议高校在本科生毕业后再设置一个“就业中间平台”,供毕业生“充电”,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去年由于冰冻灾害,令农业损失巨大。汪惠芳说,当时衢州的毛竹产业受损很大,全市110亩毛竹毁了109亩,爬到山头看着齐刷刷倒下的竹林,当时她差点就哭出来了。 于是,她呼吁尽快立法农业保险。此外,她的议案还包括农民工权益、农村合作医疗等主题。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