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命之树

庄文勤

  我的故乡盛产树,有坚硬如铁的青 栎树,笔直如线的红椿树,绿阴如盖的桦桃树,卫士般整齐的白杨树……而在故乡人的心目中,真正被视为生命树的,是那一片片一岭岭的茶树。

  打我记事起,我认识的第一种树便是茶树。那时,我家的房子是被茶树围着的,我们的村庄亦是被茶树围着的。远远望去,触目皆是一片绿色,村庄里除了农家,茶树之外依然是茶树,茶岭以外依然是茶岭,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风景画。让人的目光一碰,心就会生出一阵莫名的惊喜与激动。以至于长大后身在他乡,每每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总有一些茶树的影子最先成为怀念的对象,那婆娑的树影常常撩拨着我一波又一波的眷恋。

  故乡的茶树是远近闻名的,据史书记载,早在明初就以“味薄而清”,甘香溢齿的独特风味与贡茶碧螺春相媲美。加之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我的家乡,并在《徐霞客游记》里记下了许多关于家乡茶的诗文,家乡茶的美名便一日千里,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品评被传播而不断深入到街长楼高的都市以及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国籍的人的心中。于是,家乡人便渐渐从耕种荞麦、青稞、玉米等的行列中退出来,用勤劳的双手在那些曾被祖先视为“瘦土”的红土地上垦起了一块连一块,一岭连一岭的茶园。从此一年四季,葱绿的茶树就在绵延的长床上安了家,迎着和煦的山风展示着自己的生命。我的父老乡亲的一日三餐也系在这小小茶尖上,年年围绕葱绿的茶事而日日飘香。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家乡茶树长势最好的季节,一芽二叶的春尖总是一芽挤着一芽,一棵挨着一棵,一园联着一园,一山连着一山,绿得厚重,绿得凝滞,绿得能让人浮生出许多生动的想法。它们高仰着娇嫩的笑脸,呼吸着雨露,沐浴着阳光,齐刷刷地撑出一片绿色的诗行。此时,采下春尖就是采下一年的希望,质朴的茶农,总是用挥舞的十指一芽一芽地采,一棵一棵地摘。单就这分缘,茶树就渐渐进入了家乡人的生命,参与着家乡人经历的岁月和成长的历程。而家乡人亦把一切都交给了茶树,使他们有了灵魂,有了感情,有了地位,有了家乡人的淳厚、质朴、上进的一切秉性。

  一年中茶事最繁忙的时候,采茶自然也有孩子们的一份。学校放了“忙假”,学生们见面闲谈的,多是比赛谁采的茶叶多,谁采的茶好。村里采茶姑娘心灵手巧,她们一边用纤纤素手如机器般地采摘茶芽,一边还能用清脆的嗓子唱出可爱、甜蜜、令人心醉的茶歌,连同漫山遍野的茶香气息抖擞着精神涌向了四面八方。于是,家乡那土得掉渣的茶歌亦有了不薄的地位,成了艺术家们不朽的创作主题。

  有位友人在谈到家乡的茶时说,他曾在我的家乡当过知青,是茶树给了他蓬勃的希望,是茶歌支撑着他走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后来我到他家,在他的书房里我见到了一幅有一堵墙一样大的故乡3200年树龄的“茶树王”的巨照,放上一首从茶岭上录下的茶歌,静静地倾听,慢慢地咀嚼,那个中的滋味,是用什么也写不出来的。

  回望家乡的生命树,我忽然想到:古茶树的精神不正是故乡人精神的缩影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