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3月4日向温总理建言献策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仍然按捺不住喜悦,他一边向记者展示与温总理的合影照,一边兴奋地说:“我当场向温总理建议,在我们信阳市开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特区,开展土地流转、农民福利、农业户籍和农业产业化试点,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探索、积累宝贵的经验。我相信,这个提议一定会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也必将为信阳茶农、信阳毛尖迎来一个新时代。”
在2008年4月控股五云集团及“龙潭”毛尖后,陈世强这位河南能源界的企业老总,成为全国政协为数不多的茶界代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在他带来的三个提案中,就有两个提案与农业相关: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及提倡公务员公务日以茶代酒。
议案一:实现土地集约化运营
在接手五云集团后,陈世强发现,农业龙头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实现工业化生产,客观上要求土地集中经营、管理,要实现信阳毛尖跨越,茶农和商业资本同时富裕,就必须改变农民的提篮叫卖,而这些措施,都客观呼吁实现茶园等农田的集中化运营。
陈世强于是建议,政府应在资金、政策方面支持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改革和机制创新,用民营资本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公司,买断或租赁农民土地经营权,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试点改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专业村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民劳动力,将农民纳入合作社和公司中。
在土地流转的新农村试点村,政府应多多关注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对试点村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设立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补给专项资金,并结合国家扶贫和惠农政策,加大落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试点村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
议案二:扶植产业化龙头企业
陈世强委员认为,随着我国三农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面对经济危机、农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经营管理体制等新挑战,要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就必须重视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对于全面提升农业市场化、科技化、标准化、外向化和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持社会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
他认为,要培育中央、省、市三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放宽对龙头企业触金门槛过高的限制。要加大农业的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要简化农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担保手续,疏通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的贷款渠道。商业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险种,降低公司、农户的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
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做好这一模式的推广、指导、扶持和监管工作。龙头企业也要理顺关系,强化双方责任,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己任,绝不能把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户。另一方面,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法则,摒弃只顾眼前利益的小农思想,强化双方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合同签订的指导和合同履行的监管,使公司和农户在法律的框架下,履行承诺,兑现合同。
龙头企业要把种养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来管理,推广现代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议案三:倡议公务员以茶代酒
2007年,信阳市开始推行禁酒令,禁止公务员在公务日饮酒,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陈世强委员认为,两年多来,禁酒令促进了信阳市官风、民风的建设,也为政府财政减少了大笔支出。
陈世强委员认为,与烟酒相比,茶叶不仅是健康的饮品,而且富有文化内涵,以茶代酒更益于陶冶情操、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此外,名茶价格普遍低于名酒,以茶代酒也能为政府减少接待费用。
“3年来的实践证明,禁酒令是成功的,应该在全国推广公务员公务日禁酒,倡导以茶代酒。”(本报记者 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