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做化肥首先要做人
——访山东临沭县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批发配送中心张明磊
□ 本报记者 张高科

  早上8点,张明磊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近期的化肥行情和价格。从春节后开始,这已经成为他每天例行事务。

  张明磊不得不关注,因为他拥有一家化肥批发店。年前,他储存了200多吨化肥,占用了他大量的流动资金。临沭县拥有化肥厂40多家,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45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肥料生产基地。像张明磊这样的化肥经营公司在临沭县就有20多家,竞争相当激烈。

  1996年,张明磊从部队转业后就直接进了县农资公司工作,从小在临沭长大,接触的也都是化肥,干了几年农资的他,觉得农民很需要这个行业,非常有发展潜力。随着县农资公司改制,张明磊便有了成立公司的想法。

  在老领导的支持下,张明磊和几个朋友凑了70多万元,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农资公司,张明磊说,他当时只有3万元,所有的钱都是朋友一起凑的。

  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张明磊也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了避免劣质化肥流向市场,他坚持每个自己代理品牌只要有新品推出,他都会自己先带着样品去县技术监督局做检验,只有检验合格后,他才把产品推向市场。

  张明磊说:“做化肥是直接和农民打交道的,要凭良心去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为赚钱而让假化肥流向市场去坑害农民。”

  几年下来,他经营的产品合格率为100%,他说:“只有经营知名厂家的好肥料,才能赢得农民的信赖。”张明磊代理的品牌有中化、撒可富、天脊、六国、联盟,都是国内的名牌。

  张明磊告诉记者,看到农民不懂科学用肥,他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在临沭,农民施肥受到一些老观念的左右,比如,今年他施用二铵,花生取得了丰收,第二年种玉米时还施用二铵,效果却很一般。这样,农民就以为买了假肥料,其实不然,他就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搞测土配方,搞试验田,根据作物的需要,给农民推荐相应的肥料。

  张明磊说:“我推荐的化肥可以让农民先拿去施用,等丰收了农民会自己把欠的钱送回来。”其实,不但对农民这样,对客户他也同样,2007年底他和厂家搞联储联销,给厂家打了预付款,到用肥的时候,化肥价格出现了上涨,他依然执行前期和客户口头约定的价格。他说,我是军人出身,要说话算话,不能伤害客户,宁可少赚钱或者赔钱,也要守信誉。

  张明磊说,他是个粗人,不懂什么营销,在和农民打交道中只要真诚相待,就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同时张明磊也告诉记者,自己在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知识不足,虽然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化肥,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现在每天他都会上网查化肥的行情和价格,也会向厂家或者同行了解一些和化肥相关的信息,然后经过自己的汇总和预判,把信息传达给客做参考,争取让客户能多赚钱。

  经历了去年8月份之后化肥价格的大跌之后,张明磊采取了“快进快出”的经营模式,借以抵消化肥价格变化快的风险。他希望通过去年年前囤货来赚一笔。他说,根据多年经验,每年春节后,由于春耕,化肥都会出现一波看涨行情。因为快进快出, 他年前的200吨库存已经基本销售一空,目前已经重新备货,对于近日尿素价格的加速上涨,他觉得这并非市场主导,需要理性面对,不能追涨。分析今年的行情,张明磊认为,2009年注定不会2008年那样出现大的波动,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记者手记:

  从张明磊的言语中,能感受到他的朴实、善良,他处处以农民为本,时时关注肥市动态,成为农民兄弟值得信赖的好经销商。在他的身上,更能感受到军人出身独有的豪爽和执着,正是凭着这种豪爽和执着,他得到了朋友的支持,赢得了客户和农民的信赖。愿他的农资道路会越走越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