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 锋
每年听总理报告,都会激情回荡,都会鼓舞信心,而在今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经济大环境下,总理报告所传递给我们的信心更强大,更实在。
总理报告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而我们更多关注到对于“三农”的阐述。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同时指出,全面加强“三农”工作要采取五项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府对于“三农”的准确把脉让这五项措施更加实在,每一项都落在了农民的心坎上。
“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总理报告中这样表述。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已经把农资补贴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农资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在亿万农民受益的同时,也拉动了农资消费,为农资行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源头动力。再次强调农资补贴,无疑是在释放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的积极信号。
“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在关于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中,报告这样强调。这明确传达了国家对于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的政策导向,在农资流通以及农化服务等诸多方面,正需要这些群体共同来打造一个更完善、更便捷、更务实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从农资补贴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受益者是中国农民,是中国农业,进而是整个中国经济。而这些都与农资行业密切相关,提供充足优质的农资产品,完善农资流通网络,加强终端农化服务,这些都是中国农资人的使命和责任。从中国农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鼓起干劲;从今年国家经济大形势的角度,我们需要鼓起信心。
信心是一切行动的根基,在总理厚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找到了这份信心。不论我们即将面对怎样的现实,怀揣这份信心,我们将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