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东北的黑土地不产茶,我们辽河平原的小村民生也没有饮茶习俗,茶在俺家乡是奢侈品,只有在过年过节,少数讲究的人家才会泡一大缸子茶来待客。我们这儿虽不饮茶,但却通通把搪瓷缸子叫茶缸儿。不论茶叶品质好坏优劣,是茶就沾着尊贵气了。或者在谁家红白喜事上,才会有水壶煮茶,众人端饭碗来喝,平时只用瓢喝凉水的粗肚口,也装模作样地慢慢润起茶来了。
我小时候虽不喝茶,但懂得茶是上品,读书,亦知茶是君子;更喜爱“从来佳茗似佳人”这香喷喷的好词句,也羡慕苏东坡的人生风流。我父亲是中学校长,在地方上算是有身份的人。记得小时候,家里箱柜上常年摆个黄色竹茶筒,有烫花图案,是古典仕女画,两个美人在竹下对弈。那茶筒里面是有茶的,但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喝。我曾好奇地打开过,想看看里面这茶的神秘,不过是一些细碎的黑茶末儿,不是“叶”,是一个个小节段,拈着卷儿的,一股子陈霉的气味冲呛鼻子,就是茶的气息了,那时我曾以为这就是茶的味道了。我知道茶应该泡水来喝的,却不知茶叶的气息与经过水浴后的味道是不同的。
第一次喝茶,不是人家请的,是我自己要喝的。这不是装文化人的做派。二十岁刚过,我的身体出了问题,开始尿血,不知道是什么病,担忧也没有办法。病残人,自己不能出门,就诊不方便,什么病都是挺着的。然而,多半年了,总也不好,吃了一些消炎药也不行。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了茶叶保健的文章。我就想家里有茶,试一下吧,自作主张:喝茶。第一次泡茶到玻璃杯中,茶叶末儿都满满地漂浮起来,要轻轻吹开才能喝到一小口。首次品尝到茶水的味道了,就是苦涩而已,因为我把茶叶当药了,放得多。可能是碰巧吧,喝茶一段时间后,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我母亲生日那天,在中午,我看见自己的尿色清白了。后来,看电影《草房子》,小主人公桑桑站在屋脊上撒尿,父亲在下面用双手捧接笑着,孩子尿正常了就是病好了,那父子开心欢乐的场景,让我想起自己当年,非常有感慨。于是就开始喝茶喽。
侄女婿经商在外,南方同仁赠送了他家乡产的好茶,侄女给了我一小把。我低头赏鉴这高级的上品茶叶,形貌就是不一样,不是细碎的叶末儿,是整个叶片,抱着卷儿的,泡在水杯中,缓缓舒展开腰身,非常好看。作为读书人,对茶有一种亲近感,我心里尊重茶,敬仰茶文化,喜欢南方的采茶歌采茶舞,更喜爱画面中茶园山林采茶少女的清雅丽装。
今年元旦后,在北京参加全国农民作家代表会议期间,得到了童云赠的细瓷茶具,古朴精美,釉彩华丽,这是我平生头一次欣赏到陶器之美,意外的惊喜感撞击着我,我已经不知说什么好了。春节后,又收到了童云惠赠的茶书,通过这茶具茶书,在想像中看童云,真是位热心肠的好心人。赏读文字,就感受到纯净的茶香之美了,那本《茶之趣》的茶书封面绿润润如春茶色泽,捧阅潋滟滟似好茶光波。有好茶喝,会喝好茶,实乃人生的最高际遇了, 我得友情如此,也是人生之快意了。
茶是健康生活的象征,小心冲上一杯,茶的呼吸袅袅轻扬,我轻轻向茶香靠拢,缓啜慢呷,茶情润心,友情温暖,由衷合上眼:冰天雪地的北国,感受到来自南方的春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