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8日,第三届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将在四川成都举行。据最新消息,国际茶叶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茶叶小组、欧盟茶叶委员会以及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摩洛哥、日本、德国等国的行业组织和企业,都将组团参观、参展。在前两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国际茶业大会再次引起了国际茶界的广泛关注。
在国际和国内展会林立的环境下,国际茶业大会何以能始终吸引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2009国际茶业大会将有哪些新颖亮点?就此,本报专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2009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蔡军。
☆ 启动篇 ☆
记者:国际茶业大会是怎样的大会?此次大会主旨和定位是什么?
蔡军:国际茶业大会创办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在杭州、长沙成功举办了两届,会议规模大、档次高,国际性强,在中国茶产业史上乃至世界茶产业界也亦属空前,其产生的国际影响已为国内外同行所共知,成为全球茶人瞩目的焦点。
6月6日至8日,在中国成都召开的2009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已获国务院批准,并得到商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重点支持。届时,世界各国茶叶界近千人将汇聚成都。
大会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茶叶行业存在的共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应对措施,帮助全球茶人规避风险、共度危机,达到促进全球茶人加强合作和贸易健康发展的目的。
记者:商会牵头举办国际茶业大会,会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
蔡军: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我国茶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茶叶出口以中低档茶为主,多销往非洲、中亚和独联体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国际茶业界和多数茶叶消费者对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茶类划分缺乏了解,对中国茶产业发展没有新的概念,了解到的信息往往是从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中获悉的,且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指标多、变化快,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茶叶出口。为加快我国茶产业国际化进程,帮助更多的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缓解我国茶叶供大于求的现状,举办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盛会,将提升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形象,对扩大出口将起到重要作用。大会邀请并资助国际、国内的重要嘉宾和团组,与会人员只花很少的费用,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和如此集中的地方接触到真正的茶叶商人,了解到国际、国内市场最新行情和动态,开阔了眼界,为今后奠定了合作基础。
记者:为什么选择成都作为这次大会的举办地?
蔡军:一是四川产茶量位居全国前列,茶业经济在当地举足轻重,当地政府较为重视;二是符合中央“三农”政策和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精神,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各部委将给予支持;三是四川茶文化源远流长,成都茶馆享誉全国,是我国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四是展示四川一流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和茶园基地,将改变四川茶叶外销滞后的局面;五是大会举办时值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将使与会人员亲身感受抗震救灾中所展现的人文精神;六是领略我国中西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大会将再次吸引全球茶人对中国的关注,也对四川茶叶发展起到重要帮助。
☆ 策略篇 ☆
记者:国际茶业大会的内容和日程有什么特色?
蔡军:此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以会为主,以展为辅。走进茶园,感受茶乡”,重在国际性和广泛性,并着眼未来以提供潜在商机为目标。
2005年、2007年的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美国、日本、俄罗斯、斯里兰卡、加拿大、德国、印度、肯尼亚、韩国、阿联酋和中国的政府高级官员、茶叶界专家均作了专题发言,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让企业对国际市场行情及日本、欧盟制定的农残标准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为出口欧洲和亚洲的日本市场做好了心理准备。为保证会议效果,大会安排了同声传译。
2005年,国外参会嘉宾参观了浙江省采云间有机茶园。2007年,参会嘉宾参观了湖南10个茶叶龙头企业。各企业均根据自身特点,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使国外嘉宾不仅看到了整齐、安全的茶园和整洁、先进的厂房设备,还领略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茶文化,增强了对中国茶的兴趣。
今年大会除盛大的欢迎招待会、闭幕晚宴、沙龙、展览会外,还将组织推介会、双边洽谈会、茶艺表演、茶叶品尝等活动,参观具代表性的茶叶企业和茶园,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和“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真谛。并对国际专家、知名企业家进行专访,进行在线交流,探讨新机遇,以及如何应对挑战。
今年,受到邀请的多数国际客商,都将在国内停留一周左右,其中有四、五天的时间用来考察茶园和生产线。
记者:是什么原因保证了国际茶业大会暨展览会的持续成功?
蔡军:首先,大会是由商务部领导下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牵头,国内五大茶叶社团给予支持,起点高,规模大、范围广,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会议。其次,举办地各级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当地茶叶行业组织成为了坚强的后盾。另外,国外知名茶魁亲临会场,国际茶叶行业组织给予配合。而且,国内茶叶出口龙头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参会热情高。大会获得了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这些有利因素推动了大会的持续发展。
虽然大会只有两天议程,但大会前后始终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帮助企业推介新产品、把握新机遇,成功参与国际贸易,已成为国际茶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 展望篇 ☆
记者:大会对参展企业是否要设立一个标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蔡军:根据我国茶产业实际状况和国内外市场情况,为避免企业“窝里斗”,今后对参展、参会企业要设立一个标准,要有一定的实力和知名度,展位宁缺毋滥,走精品路线。国内不少茶叶出口企业已经成长为大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散、乱、差的状况在逐步改善。
记者:据说商会与国外茶叶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
蔡军:主要是强化国际间的合作,为双方的互访和信息提供服务,对各企业进行相互推荐。商会已与国际茶叶委员会,俄罗斯、美国、日本的茶叶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商会作出了相应的承诺。今后我们还要与摩洛哥、德国、英国等茶叶协会和主要贸易商签订合作协议,目的就是扩大茶叶出口,为企业提供帮助。
记者:本届大会将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期待?
蔡军: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相对于其他多数国家略好。国内外茶企都希望能有订单,能有新的增长点。作为商会则希望借助此机会,早日跨出茶叶年出口量30万吨的门槛。
虽然大会还没开幕,但不少参展企业已经先行一步,通过组委会与外商进行了前期洽谈。目前,四川本地知名茶企,正在筹备“走进茶园,感受茶乡”的外商接待工作。四川茶人还寄托着早日走出困境的希望。我们一定精心组织,不负众望,力争超越前两届,塑造新的辉煌,打造一届众口称赞的盛会。(本报记者 薛城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