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稻收季节,贵州黔南州罗甸县边阳镇新丰村“麦套稻”实产验收现场山歌悠扬。72岁老农杨永超说:“免耕‘麦套稻’新技术比犁地栽秧水稻产量高、省工省力,我也能下田管理。原来这里栽秧要用牛犁地,两犁两耙需要150元钱,请人栽秧一个工四五十元,一亩田要两个工。采用‘麦套稻’就省了这些钱。”现在,该县多部门联合实产验收的百亩“麦套稻”平均亩产602.09公斤,单产与人工移栽稻无明显差异,高产田比人工移栽稻增产5%左右。县扶贫办和农业局领导根据农民的意愿,计划明年在灌排条件适宜地区扩大应用到万亩。这是国务院扶贫办主抓的“麦(油)套稻”科技扶贫项目点之一。
“麦(油)套稻”是在三麦(油菜)生长后期套进水稻,三麦(油菜)收割后免耕秸秆还田。作为科技扶贫一项具体项目,受到贫困地区农民的普遍欢迎。河南濮阳市范县去年被列为该技术的首批科技扶贫点之一,在陈庄乡3个贫困村示范200多亩一举成功,成熟期现场观摩人流不断。2008年该县“麦套稻”示范面积扩大到2000亩。同时,该新技术项目已列入河南省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内容。湖北红安县2007年在熊家畈原种场初次示范成功,2008年扩大到4个乡镇场示范又取得成功,平均亩产620公斤,比直播稻增产30公斤,目前该县正在为2009年大面积推广强化培训。 (陈宝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