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9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一要保持产业平稳运行。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振兴重点产业和粮食增产等综合措施,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加强进出口监管,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二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完善化肥淡储制度,加强农用柴油供应网络建设。三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四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五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六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科学决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石化企业管理水平。
政策背景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石化产业已经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需求下降导致石油和化工生产持续下滑,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库存大增,效益骤减,生产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化肥行业在这场危机之中也是损失惨重,仅仅因为硫磺价格的大幅跳水,就使得国内磷复肥行业亏损了100多亿元,不少大型生产企业发展艰难,行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另外,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石化产业内部深层次矛盾更加显现,如集约发展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加大等等。石化产业(包括化肥行业)发展到今天,也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政策解读
化肥结构调整
[文件]“要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加供给”“要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
有数据统计,2007年我国尿素产能达到5400万吨,产量达到5100万吨,而2007年国内尿素需求量4600万吨,全年有近500万吨尿素需出口消化。2008年我国尿素产能将达到6100万吨,产量将突破5600万吨。尿素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氮肥行业面临的新课题。磷肥产能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剩,2007年我国磷酸二铵的产能已达到1100万吨,2008年产能将达到1300万吨,产量在800万吨左右,而国内消费量在500—550万吨左右。而钾肥的情况则是,国产钾肥供给量不足,过去几年都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对外依存较高。
适当控制氮肥、磷肥产能,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钾肥资源勘探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增加钾肥生产。类似的关于结构调整的指导性话语,在去年底出台的“国六条”中也有相关表述。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分会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刚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各协会正在协调各方,加紧拟定规划细则,近期就将上交国家有关部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表示,尚未审批的投产项目肯定要严格控制,已经审批上马的项目也要做节能减排的技术优化,遏制煤化工的盲目发展,鼓励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氮肥行业发展要走清洁、绿色、高效路线。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也表示,制定细则也会以控制总量、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思想指导,限制磷肥项目的审批数量,新投产的项目必须是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磷肥工业的发展会侧重延伸产业链,搞矿肥并举、肥化并举,充分利用磷矿资源中的伴生资源,强化节能减排、余热利用,以生产中高端的磷酸和磷酸盐为发展目标。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分会会长魏成广则表示,国家越来越重视钾肥资源的开发建设,但也要合理有序增加钾肥生产,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行业环保、生产布局等问题也是细则制定中要考虑的重点内容。
此前,也有业内专家预测,氮肥行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单套合成氨和尿素产能大小决定企业的折旧、消耗和成本,因而在这一轮产能整合中,首先被淘汰将会是这些小规模装置的生产企业,从目前氮肥产能结构来看,碳铵首先面临被淘汰出局。而磷肥已成为同质化产品,价格将成为竞争的唯一武器,但国内磷肥价格预期的低位运行,将导致部分生产企业出局,供需重新达到平衡,企业盈利水平才会提高。
此外,关于如何提高各行业准入门槛、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政府怎样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兼并重组等系列问题,只能到规划细则出台之后,才能一见分晓。
化肥淡储
[文件]“完善化肥淡储制度”
化肥淡储素来被称为化肥市场的“蓄水池”,对化肥市场的影响很大。目前我国化肥淡储实行的是商业淡储模式,虽然它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化肥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保证化肥市场的淡储旺供发挥了积极作用,是一种比较好的化肥淡储模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商业淡储风险问题无法解决。如果淡储出现了少量亏损,承储企业可以自己承担;但如果出现了比较大的亏损,现有的模式还是要由承储企业自己来承担。有些承储企业可能会吸取教训,下年度不再承储或只少量淡储,导致淡储任务无法完成。
在这份振兴规划之中,化肥淡储制度也被提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和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化肥淡储虽然已经从商业储备发展到生产企业也可参与储备,但是由于要求的储备规模比较大,即使是一些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也很难获得淡储资格。完善目前的商业淡储制度,多给生产企业淡储机会,实行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联合储备,是氮、磷肥两大工业协会的相同意见。
而在年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已向国务院递交报告,建议建立中央化肥储备制度。另外,在去年12月13日的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健全化肥储备制度被提到了与石油、电煤储备制度同样的高度。
对于政府如何完善化肥淡季储备这一问题,业内各方人士有着不同的见解。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政府有关部门正就化肥储备进行讨论,目标是分两年建立总计1000万吨的化肥国家储备,其中今年为500万吨规模。
该内容将可能列入还在修改过程中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不过,1000万吨的国家化肥储备是否能最终敲定,还有待于最后的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