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剑南街农民任富根在北京务工6年,回乡创办了夹心板厂,当地农信社以授信为基础,以订单、库存为依据,以销货款监控为手段,给他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很快就解决了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通过有效信贷支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力度,做大做强县域工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工创业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信贷方式,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至2008年底,全省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4亿元,支持企业3.8万家,带动了大批农民工创业就业。一是扩大企业抵(质)押物范围,积极利用企业商标、应收账款、收费权、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等发放权利质押贷款。九江县联社对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300多万元商标权质押贷款,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保证了农民工就业。二是组织园区企业联合建立封闭运行的担保资金,对其成员放大5-10倍发放贷款。余江县联社采取这种方式累计对20家微型元件企业发放1亿多元贷款,支持了该产业集群的有效发展,吸纳了几千名当地农民工就业。
提升小额贷款品牌,支持农民创业吸纳农民工就业。一是进一步扩大小额农贷的服务对象。把纯农户、个体工商户、种养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都纳入支持范围,满足农民工多元化、多层次的有效需求。二是将城市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模式扩展到农民工就业创业领域。与劳动部门互动,累放小额贷款47亿元,占比达80%以上,支持48万人就业和再就业。三是与各部门互动推进农民创业。与团省委互动,发放青年创业贷款,满足有一技之长、有专利技术的农村青年的信贷需求;与妇联互动,进一步扩大“巾帼创业贷款”,使妇女在搞活家庭副业、庭院经济,承包荒山、荒坡、荒滩等方面有更大作为;与各级组织、宣传部门互动,进一步提升“文明信用农户贷款”、“双带能人致富贷款”, 支持农村诚信户和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创新农业产业化项目授信方式,做大农村规模化种养、加工业吸纳农民工。把信贷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组织起来,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发放“信用共同体贷款”。已累计发放各类信用共同体贷款25.4亿元,支持2789家中小企业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对各类信用共同体授信30多亿元。采取对合作社社员授信、合作社组织联保或集体担保等方式,加大了对特色种养殖项目的支持力度。上高县联社通过这种模式,对牧业合作社、渔业合作社等135个专业合作社累计放贷7000多万元,带动了674户农户增收致富,其中渔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扩大金融服务范围,着力提升农民素质拓展就业机会。发挥点多面广、贴近农民的优势,开办各类教育、培训类贷款,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经济困难的农民,与政府、培训机构协作,开办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增强农民就业的竞争能力。对以培训农民就业为主、办学收费有保障、还款有来源、符合贷款条件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积极给予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