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距柳州市约120公里,境内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民族。这里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风光如画的贝江和两岸的苗寨、多彩的苗族歌舞、紧张激烈的苗家斗马、奇异的婚俗、别具一格的苗家吊脚楼、绚丽的民族服饰、饶有情趣的民族餐等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杨萌就生活在这边风景如画的土地上。
今年37岁的杨萌经营农资已近11个年头了,1991年,中专毕业的杨萌被分到供销社工作,6年后杨萌当上了供销社主任,但年轻的他却并没有安于现状,1999年供销社改制,允许个人做化肥经营,杨萌就依然辞去了供销社副主任的职务,开始了自己的农资经营生涯。
离开供销社的杨萌当时身无分无,想做化肥经营的他通过亲戚朋友借了7万元,在融水县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化肥经营店。融水县虽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但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化肥经营,杨萌的店在当地也之能算是规模很销的店。
面对当时的竞争,杨萌的化肥经营店并没有什么优势,品种相对较少,而且规模不大,杨萌当时想:“既然要做化肥,就要多为农民着想,我们这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农民的购买能力有限,所以我不能想着为赚钱而做化肥。”
杨萌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刚开始做化肥的他对市场把握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就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每次只进少量的货,只要够成本就卖,一年下来,他的化肥经营店销售了600吨化肥,但只赚了大概一万元。
融水县的主要农作是水稻,由于属于大田作物,所以农民对化肥的施用几乎不懂,所以杨萌要亲自去给农民讲如何科学施肥,由于化肥的销售存在季节性,所以在一年当中有半年都是比较清闲的,但正是这每年清闲的时间给了杨萌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每年的农闲时节,杨萌都会自己去买一些资料学习如何科学施肥,在农忙季节来临前,杨萌会通过和厂家以及省级大经销商联系,通过他们反映的情况,分析和判断未来的市场走向。就这样,杨萌的化肥经营店做得有声有色。
本着“微利多销,方便于民”的经营理念,几年下来杨萌的化肥经营店红红火火,虽然没有赚到大钱,但杨萌确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他说:“看着农民用了我买了我的化肥能取得好收成后,我也很高兴。”
从当初的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杨萌的化肥经营店现在流动资金达到80万元,去年他还在县城买了套房子。为了扩大服务范围,今年又和弟弟各投资15万元开了另外一家经营店,又请来妹夫帮自己一起干,杨萌说:“我们都是亲兄弟,也按股份制算,等赚了钱,我们各分三分之一。”
由于合理经营和对市场把握的比较好,今年杨萌在前期并没有高价备很多货,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低价位时拿了点货,但面对去年化肥过山车式的波动,他的经营情况还不错,不但没有像其他经销商一样赔了很多钱,而且还有少量的利润。
杨萌说:“目前我的库存量不是很大,尿素的价格已经出现上涨,由于后市即将迎来用肥期,所以我还会陆续进货,以满足春耕市场的需求。”
记者问他目前的金融危机是否会对他的经营产生影响时,杨萌坚定地回答说:“面对危机,影响肯定会有的,但我更多看到的是希望,1999年,第一年做化肥经营的杨萌就碰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现在又迎来了国际金融危机,但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觉得只有把握好市场,才能更好地去做经营,去为农民服务。”
记者手记:
杨萌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农资经销商里,他的经营做的不是最好,他的店也只能算是千百万化肥经营店中的一小店,但他确是默默奉献、无私为民,用心去做经营的一个人。第一次接触杨萌,是他主动打电话给记者说想了解一些市场情况,同时作为报纸的忠实读者也给报纸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他健谈、务实、有着一颗赤诚为民的心,在默默地为农资行业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面对2009年,祝他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