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入秋以来,淮北地区累计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合肥以北地区的降水量比常年少5成以上。安徽气象部门2月1日发布了最高级别干旱警报———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这在安徽尚属首次。山西省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平均降水较常年值偏少7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少雨年。持续的雨雪稀少和气温偏高,致使山西大部分地区也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因为大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河南省气象局也在近期发布了干旱红色预警信号。下一步旱情将如何发展?应如何应对?国家气象中心的首席预报员林建和生态与农业气象室高级工程师李森给予了解答。
“我们目前从各省得到的信息表明,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北部、湖北北部和甘肃南部都干旱,其中河南最严重。”林建说,干旱持续两三个月,造成土地干裂,冬小麦越冬前根系不发达;未来10天,这些地区降水仍然比往年偏少。近日,陕西东南、湖北西部、河南西部和南部会有明显降水,“春雨贵如油”,这次雨水对缓解旱情有作用,但是不会明显改善旱情;在山西和河北,降水会更弱些。
李森展示的2009年1月28日全国的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河南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的干土层厚度已有3-10厘米,土壤表墒持续降低;河南大部和安徽北部的土壤表墒明显比去年同期差。2月1日全国的农业干旱综合监测表明: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冬麦区为轻度干旱,其中河南部分地区为中旱。李森说:“由于长时间少雨干旱,使未进行冬灌的麦田失墒严重,使小麦分蘖节长期处于干土层中;河南西北部和安徽北部部分地区的麦苗叶片黄枯、甚至死亡。干旱还使麦苗抗寒能力下降,如遇到较强的大风降温和寒潮,可能使麦苗受冻死亡。立春以后,天气逐渐回暖,冬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如果仍无明显有效降水,将使大部冬小麦不能正常返青;此外,干旱还使白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将对春耕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对当前的农业生产,李森提出建议说,近期天气转暖,黄淮南部冬麦区应利用晴暖进行午后的小水细灌,促进麦苗分蘖,有条件的地区应当进行喷灌;切忌大水漫灌,以免地表结冰,使小麦受冻。对苗情偏差的地块,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要及时追肥,以增加营养,增强抗冻能力,促进苗情转化。进入初春,北方冬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期,各地要积极开发水源,适时灌溉,对分蘖少、个体弱的麦田,要在浇好返青水的同时追施返青肥;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先镇压后划锄,以提墒抗旱,促根增蘖。初春时节,冷暖起伏不定,黄淮、华北和西北各地在土壤解冻时,应抓紧耙麦,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以防御初春冻害的发生。此外,干旱使春播地土壤墒情严重不足,要提前做好抗旱保春播的准备。(钟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