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小麦主产区发生50年一遇严重旱情
去年11月1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至八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八成以上。
气象专家综合分析认为,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
>> 影响
旱灾致使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
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与前一日相比(下同),2月8日,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
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8日,山东淄博、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甘肃兰州和吉林长春的粳米,辽宁铁岭、江苏连云港、河南平顶山和广东汕头的富强粉,江苏连云港、吉林长春和山西临汾标准粉价格均上涨,涨幅在3.0%—21.0%之间。据各地采集员反映,进价上涨是此次粮食价格出现上涨的原因。
>>气象
北方部分地区迎来雨雪天气
2月7日至8日下午,我国北方冬小麦干旱区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其中,陕西西南部和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11—18毫米的降水,陕西镇巴降水达25毫米。
气象专家介绍,由于此次降水及时,各地气象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旱情的进一步发展;但雨量偏少,并不能完全缓解旱情,各地抗旱工作仍然艰巨。
中央气象台预计,从11日开始,北方冷空气的势力会有所加强,12日前后,旱区有望再迎来一场及时雨。不过,干旱形势仍未发生根本改变。
>>举措
陕晋:900火箭弹催雨
2月7—8日,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陆续发布7次指令,指导各地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600多枚、炮弹3800多发,切实增大了降水量。
从7日下午开始,山西省中南部自西向东先后出现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该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昼夜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截至8日下午3时许,全省共出动高炮12门、火箭19部,先后发射炮弹420发、火箭弹308枚,增雨飞机作业影响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增雨量约1.8亿吨,人工增雨效果明显。
豫皖:飞机向天去借雨
7日13时51分开始,河南郑州等地陆续开展地面高炮增雨作业,截至8日17时,全省共发射炮弹1810发、火箭弹525枚。8日9时,增雨飞机开始起飞,飞行作业1小时50分,航程790公里,影响面积24000平方公里;14时飞机再次起飞,飞行作业1小时11分钟,航程510公里,作业影响面积16000平方公里。
从2月7日16时到8日12时,安徽省共执行了3架次人工增雨飞行作业,飞行线路覆盖旱情最重的阜阳、亳州、蒙城等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皖北作业旱区已普降2毫米以上的小雨。
苏鲁:调取长江黄河水
为迅速缓解旱情,江苏省科学调度实施长江水北调。目前,长江水北调沿线江都泵站、淮安泵站已开机抽引长江水北上抗旱,流量分别达150立方米/秒、50立方米/秒。同时,还调度微山湖等湖库水源29亿立方米,解决下游地区用水。
2月8日,山东重旱区菏泽、济宁、聊城、德州的16个引黄水闸全部提闸引水,投入抗旱保春灌,使这4个市引黄流量达到了250立方米/秒。目前,山东总引黄流量达到了300立方米/秒,山东300余万亩受旱小麦得到了黄河水的滋润。
>>成效
8主产省受旱小麦半数已灌溉
据农业部2月6日统计,截至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8个主产省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达787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0.2%。
目前各地正在抓住立春前后气温回暖的时机,充分发动群众挖掘水源,千方百计加快冬灌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
小麦专家建议,各地在加快春灌进度、扩大水浇面积的同时,应坚持水肥并进,抓住小麦返青期这一关键时期对一些脱肥、脱水、发黄的小苗、弱苗麦田,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分蘖成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