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9年2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莫让农民工成为理财的“局外人”

□ 蔡以国

  当前,在各个城市的劳动者队伍中,农民工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扮靓了城市,但是,当前城市里势头强劲的理财之风,却鲜能吹进他们的生活。

  其实,相当多的农民工并不善于理财。有的习惯将钱存入银行,挣多少存多少,自己则省吃俭用;有的挣了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规划,以致于关键时刻无钱周转;有的挣了钱便喝酒、打牌,把一年的辛苦“赌”在了牌桌上;有的攀比消费:盖楼房、修祖坟、买车子……,将血汗钱挥霍一空。但是,对于市面上流行的基金、股票、保险等理财产品,农民工们却是知之甚少,鲜有涉足。

  背井离乡在外打工,农民工挣钱委实不易,合理的理财方式可以帮助他们过上舒适的生活、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但若不善于理财,不仅使农民工手中的钱难以更好地增值,而且,胡用乱花还进一步加重了其经济负担。此外,在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农民工的既有资金还面临着不断贬值的风险。

  农民工理财现状的形成可谓“一果多因”。就农民工自身来说,文化层次不高、理财意识不强是首因;客观上看,忙碌的打工生活,使得他们很少能静下心来考虑理财问题;从相关金融机构来看,许多机构只是关注农民工的投资理财,而在具体的宣传教育、产品研发、服务等方面尚显薄弱。

  其实,若将农民工手中的资金聚笼起来,规模也甚为可观。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重视起这一潜在的客户源,为农民工科学理财创造便利条件。这不仅体现了金融机构对农民工的关爱,也是在“助己掘金”。

  要想改变农民工金融理财“局外人”的现状,首先,农信社等金融机构需尽快将这一群体纳入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制订出兼顾农民工实际需求的经营策略;其次,加强投资理财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在工地和农民工聚集区进行宣传、在营业场所提供咨询等途径,增强他们的理财意识与专业知识;第三,积极研发符合农民工理财特点的新型理财产品,积极推出简便易行、较为稳妥的理财产品,吸引农民工的自觉参与;第四,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以周到的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方便,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农民工也要增强理财的自觉性,与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找准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向,使手中的钱由“死”变“活”、由“活”变“多”,将经济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