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马自奋蹄

长羽 文 / 图

  2006年9月29日,黄戍坤(右)与1955年代表哈尼族向毛主席敬献云南普洱茶的确康老人在新闻发布会上。

  大足石刻,穿千年风雨,传万里美名。北京香山驿站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戍坤以出生在重庆大足县而自豪。石刻所凝聚的儒释道文化、和衷共济、内和外顺的处世哲学,深植入他的心田;翠绿的茶树、悠扬的茶歌,融入了他的血脉。“弱冠”之年,迈开“大足”,踏进绿色军营。故乡文化的熏染,使他握枪的手,总也放不下勤奋的笔。每有闲暇,他都会沏一杯清茶,在灯下笔耕不辍。从办连队黑板报开始,发展到在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动态》上发表论文,编著《日军侵华暴行录》《党员“三基本”教育》《将帅情趣》《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观践行风采录》等近千万字,一步一步迈进军事科学的最高殿堂,被授予陆军大校军衔。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但他没有就此止歇,而是把退休作为人生奋斗的另一个起点。故乡的文化渊源,对茶的挚爱,三十余年军旅生涯中的诗书画情结,集合成更加葳蕤的文化新株。

  黄戍坤倾力创建“九牧斋”文化公司,倾囊开办“香山驿站”茶楼,倾情注册“九龙九凤”茶叶商标。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他数次深入云南茶山、茶厂,考察云南普洱茶的生长、采摘、加工,与茶农交谈,不间断地从书本和实际中获得茶知识。他与1955年代表哈尼族向毛主席敬献普洱茶的确康老人成为布衣之交,2007年建军八十周年之际,赠与老人“种茶制茶茶献毛主席·军心民心心向共产党”对联。

  茶之本是真实

  黄戍坤认为,中国茶在高山森林中吸云饮露自然长成,有止渴、生津、提神之功效和来自山野的自然清香。“云茶云花云中长,天然天趣天生成”。真实与自然,才成为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用三、五个月时间,人工渥堆发酵而成的云南熟茶是对云南普洱茶的异化。

  茶之文是和谐

  中国茶从远古走来,“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以其丰富的和谐内涵存于世。茶具、茶道、茶艺、茶诗、茶歌等茶文化,融中庸、宁静、淡泊、禅意、悟道于一炉。不论是百战归来的将军,还是享誉四海的名人,乃至平民百姓,来到“香山驿站”茶楼,执一壶清茶,赏万顷红叶,论英雄,谈古今,评春秋,击时弊,展未来,拉家常,趣言适意,茶品随意,一笑泯忧烦。黄戍坤认为,以商带茶则茶衰,以文带茶则茶兴。只有为茶注入文化的灵魂,茶才能从一片绿叶蝶化为文化的使者,飞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以军人独有的情结和才思,适时推出了“长征纪念茶”“八一纪念茶”,为茶注入了“长征精神”和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成为茶之精品,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茶之商是时机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传统经营与现代超市、网络营销相结合,茶才能走九州、过四海、进入百姓家。当2008年5月国家信息产业部推出“12114”短信服务平台时,他又凭着军人的敏锐,率先注册了“中国茶叶信息”、“中国保健信息”,使人们能够通过收发手机短信,随时随地查询全国的茶叶、茶馆和保健品等所有信息,为茶业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让茶香飘得更高更远。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黄戍坤已逾花甲,仍像年轻人一样,“大足”行万里,在传扬中华文化的崎岖山路上不停地跋涉、攀登!他的不懈努力,必将像他故乡的大足石刻一样,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像他故乡的茶一样,绿遍千山,香飘万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