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军校毕业生到农资经销商
——记山西省侯马市五禾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武强
本报记者 高 璐

  杨武强毕业于军事院校,主修弹药工程。说起当时选择经营农资的原因,主要是农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也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再者原先已经有一定的产品推广经验,销售技能都已经得到了锻炼。当初,虽然对农业不是太了解,但他的化学功底十分扎实,军校要学化学、电子、机械,比化肥的科技含量要高很多,当然,2003年也有一定的机遇,那就是传统碳铵、尿素、磷肥,正在向复合肥过渡。最后一点,就是军人的胆识,第一次跟厂家谈,他就说要做到一万吨以上,厂家说,这个人有点疯吧,都没做过复合肥,敢说做一万吨,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单一品种销售上万吨,不是大农业区是很难达到的。结果杨武强第一年就卖了6000吨,第二年就上万吨。这么迅速的推广,杨武强有他的诀窍。

  杨武强把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先进技术带入了农资销售,敢打硬仗,敢于创新。军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很早,接受早,他用计算机讲课是最早的,杨武强亲自下乡讲课,农民一看他这阵势,幻灯片的制作针对本地土地、庄稼、虫害,设计很好,视觉冲击力很强,六年前,用笔记本接着投影议讲课,还是凤毛麟角,在化肥经销商里不是人人都行的。农民见他这样阵势,首先从行为上对杨武强的化肥就产生了信任。因为用这种方式讲专业农化知识,就不是像卖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杨武强的推广课效果好的不得了。面对2008年复合肥价格的一路狂升农民购买量减少,复合肥的销售量肯定下滑,后期的市场一定疲软,于是杨武强又把目光转向了生物有机肥。由于本地土壤钾、磷含量较高,使用生物肥,合理地避开了高价原料的锋芒。他召集经销商会,讲效果,然后参观,看到了实际情况,经销商就敢拿货,而且以十倍的量翻番,农民也很接受,将总成本降低30%,经销商一推,农民一拉,服务一稿,销售就成了,这一个流程下来,就没有成不了的,所有新产品,推广速度都是很快的。在化肥疲软的2008市场,杨武强受到的影响很小。

  杨武强还把过硬的军事化管理带入了公司管理,几年的军校生活和军事化的管理,已经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收益。第一,做事有板有眼,雷厉风行。一般经销商都比较自由,比如说开会准点到的很少,杨武强开会有个习惯就是,说几点钟开始就是几点钟开始,到点了是决不会等人的,哪怕是一分钟。尽管这样,他的客户到会率仍然很高,除了有个别找错路的,99%都能准时到场。当时一位中农分公司的干部说:“我开了这么多基层的会,大部分按时根本开始不了。你这个会,说几点开始,几点就能开始,太少见了。”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办事效率自然就大大提高了。第二,军事战斗力较强,执行力比较强。刚开始做生意时杨武强还感觉不出来,但到真的进入商场,厂家告诉他的任务,他总是马上执行。他说:“还有什么团队的执行力能超过军队呢?”有的公司讲奖罚制度,但很多是只奖不罚,动不动罚点,肯定有抵触,到时候员工到年底或季度末的时候,一看工资表,就高兴了,就理解了。再者,要求严对员工也是一种责任与关爱,公司要带领员工成功,让员工在收入上有个人价值的体现。此外,他还不断提醒员工要诚信、节俭,节约下来就是效益,一定要让农民和客户收益,复合肥卖了五年了,全国市场都推开了,不能再下那么大推广成本,要搞薄利多销,构建一个和谐的经销商与农民的关系。 

  虽然经商多年,但杨武强骨子里透出来的还是一个兵的干练与耿直,经营农资这么多年,丁是丁,卯是卯,从没搞过赊销。虽然没有真正服役,但他时时刻刻以一名准军事兵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农资流通行业里的农民子弟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